戈壁上生态农场的“编年史”

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有一片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六坝滩”的地方,位于甘州区、山丹县和民乐县交界处,是一块曾经由沙丘、戈壁、荒滩构成的不毛之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这里舟车鲜见、人迹罕至。

戈壁上生态农场的“编年史”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19 17: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有一片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六坝滩”的地方,位于甘州区、山丹县和民乐县交界处,是一块曾经由沙丘、戈壁、荒滩构成的不毛之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这里舟车鲜见、人迹罕至。

而在有心人眼里,“一眼戈壁,两耳风鸣”并非都是劣势,“六坝滩”的广袤戈壁、丰富光热、纯净沙土、可开采地下水,为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创造了天然条件。

2000年前后,一批有识之士扎根于此,开荒辟地,硬是将这片曾经的“处女地”开发成一个“国字号”的园区——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深耕!挖潜!在这个园区内,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态农业的奇迹。

2007年,当时还是民乐县锦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瑞农业)进军“六坝滩”,向沙丘、戈壁、荒滩宣战。

“推平、拣石、换土、造田。”董事长韩登仑用这8个字高度总结了那段抹不掉的记忆,字字背后皆艰辛。每亩地高达10000多元的成本,让华瑞农业的“开荒之役”步履维艰,直到2011年才开发出了勉强可以耕种的3000亩土地。边垦荒边试种。要号准土地的脉并不容易,从甘草、土豆、藜麦、苜蓿到玉米,华瑞农业一次次变换着种植作物,一步步试探着土地的“脾性”,最终让玉米、苜蓿成为了这片新地的主要农作物。

2012年11月,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正式更名为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国家农业部第一批区域生态循环示范项目适时而至,华瑞公司抓住了机遇。

“当年,我们利用项目资金1580万元、自筹1100万来实施好这一项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昆山告诉记者。借项目之势,华瑞农业建成了先进的粪污处理系统——年产一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和沼气系统。按照农业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要求,以种养结合资源综合利用为导向,利用牛粪、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加工生物质降解膜、菌肥、固体发酵有机肥、沼气、生物质块等多项产品,项目实施两年总投资达5600万元。

在杨昆山看来,这一项目正“适配”了公司的发展需要,趟平了华瑞农业走向“绿色种植——有机养殖——信息化管理——乳制品加工——微生物工程——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如今,在“六坝滩”上,华瑞农业已成为以良种奶牛养殖和繁育为主业,以牧草种植加工、种子繁育、农业装备开发、养殖业自动化和机械设备研发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依托,在戈壁荒滩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循环的创新发展之路。

2015年9月1日,华瑞农业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成为张掖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

“目前我们公司已获得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等方面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一种圆形喷灌机中心支轴密封装置》获澳大利亚国际发明专利,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生态农场。”杨昆山介绍。

从土地开荒,到科技拓荒,历时14年,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产业的“撑杆跳”。

中共民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