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宁夏沙湖水域

难得一见,“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宁夏沙湖水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19 09: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冬时间,大批南迁的候鸟相继在宁夏沙湖水域觅食停歇,短暂停留后继续南飞。继11月初,拍鸟爱着好记录到百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和灰鹤、白琵鹭等候鸟混群栖息之后,近日又记录到近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在沙湖东部浅滩水域出现。

资深“鸟友”岳昌鸿介绍,作为一种生态指示性物种,鸟类是最公正的“环境评价师”,环境好不好,主要看水鸟。

如今,沙湖及其周边水域的水质和环境越来越好,鸟类数量和种群逐年增多,很多以前偶尔发现几只的鸟类现在都是以上百只的种群出现。此次在沙湖水域发现的黑鹳共有17只,少数为成鸟,大部分为亚成鸟,应该是5-7个家庭式“出游”。

据介绍,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专家多认为其数量还在下降。目前,全世界不足3000只,中国约有1000只。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路过中国,而其中有两条迁徙路线在宁夏重叠。一是东亚-澳大利亚路线,另外一条是西亚-印度路线。多年来,以苍鹭、草鹭、白琵鹭以及鸬鹚、骨顶鸡、赤嘴潜鸭、红嘴鸥等为代表的大批水鸟早已把沙湖当做重要的栖息繁衍地。

沙湖景区工作人员赵志阳介绍说:这是今年在继沙湖水域发现单只白尾海雕和玉带海雕之后,首次记录到黑鹳的身影。黑鹳体色鲜明,性情机警,属于涉禽,一般栖息在浅滩水域。近些年,沙湖水域先后实施退渔还湖,退耕还林还湿,种植了4000余挺水植物,区域湿地总面积较比2017年增加了6000余亩,为鸟类迁徙、繁殖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岳昌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