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港营销协会负责人阿克塞尔·马特恩日前在汉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可靠的物流替代方案,中欧班列有利于缓解目前供应链的紧张难题。(新华社11月10日)
今年1月至10月中欧班列开行数和运量双双超过2020年全年的总量,实现了“双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中欧班列凭借其速度快,运量大,无接触的优点不断占领物流市场,为我国与班列沿线国家的市场贸易注入了活力。
中欧班列成为产业链的“融雪剂”。这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疫情,给世界各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高度关联,从原料商到生产商,从供应商到经销商,无一不被“运输”的难题所困扰。对于商户而言,能获得货物在运输途中准确的物流信息,能在期限内按质按量按时交付,就是非常理想的状态。完美解决商户需求的中欧班列开始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满载货物的一列列中欧班列不仅为我国提供了商品供销的新道路,也为全球产业链带来了阵阵暖意,彰显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选择中欧班列运输货物,新的线路和新的到站在不断增加,仅2021年就已开通了11条新线路,同时线路的运行版图也在逐渐扩大,已扩展至欧洲23个国家,共计170多个城市。中欧班列逐渐成为欧洲与中国市场互通互联的运输大通道,如何持续扩大运输能力,提高通关效率,构建绿色低碳的运输网络体系,是中欧班列未来的发展目标。
中欧班列依旧能“量体裁衣”提供服务。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进出口贸易在整个贸易市场中也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疫情出现后,不少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影响。了解到这个情况,铁路部门的营销小组深入市场,为企业的解决运输难处,结合运输产品特点和目的地远近,为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制了运输方案。比如今年6月开行的“柳州——莫斯科”专列,将广西柳工集团的五十多台机械设备带到了莫斯科,解决了柳工集团对重工机械跨境运输的难题,实现了“广西制造”通过铁路运输“一乘直通”驶出国门。
在一波又一波的运输“热浪”下,期待中欧班列能继续创造令人欣喜的增量,为全球经济企稳回暖增添动力。
(秦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