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15 11: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15日电(记者 邹硕)11月13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承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包括来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各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领导、科研工作者和学校规划部门的相关同志在内的200余人参会。

大会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晓京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教授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胡百精教授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与会嘉宾、会议代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介绍我校历史沿革与办学特色后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体系,需要把握世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普遍规律,研究当代中国语境下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逻辑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这一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首先代表学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当前,面向新时期的战略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提升服务“国之大者”新水平,瞄准关键领域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加强人才培养,锚定四个面向提升科研能力,构建时代新人培育新格局。他指出,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以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举办多场学术研讨活动,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智慧,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本次会议的召开也将会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继续贡献力量。

开幕式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晓求教授以“迈向发达国家进程中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吴教授指出,在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必须发挥支撑作用,既要推动科技创新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又要发挥高等教育的思想引领与人才培养功能。目前,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难题。吴教授认为,中等收入陷阱背后存在制度、技术、社会环境和金融四个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未来五年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此,大学必须担负起创新与引领的使命与责任,高等教育要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引领思想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

随后,主题论坛开始。主题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复兴教授主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瞿振元教授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的意蕴与实施”主题阐释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特征、精神实质,梳理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变迁历史。瞿教授认为,应从领导力量、治理体系、根本任务、五育并举、主体力量、学术支撑、根本动力和国际视野八个方面做出努力,使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为教育活动的真实灵魂与有机组成。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新中国大学重点建设的历程,分析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及问题,并提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未来战略走向是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合作中谋共赢,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研究员认为,科技革命是百年变局的关键推动力,未来要向科技要经济、向教育要人才、向创新要未来。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需要服务创新高地建设、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围绕世界人才中心形成创新人才培养雁阵。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教授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组关系:内部治理与外部支持;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办学结构与办学效益;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教育教学与科研服务;一流发展与特色发展;优势传承与融合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办学。

11月13日下午,大会举行两场分论坛。分论坛一为高教专家论坛,主题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分论坛二为规划处处长论坛,该论坛主题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与评价”。

 

(邹硕)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