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宣城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精神,推动大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宣城力量。
宣城市委书记孔晓宏表示,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作为,实干快干,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外联内畅,构建立体通达“交通网”
秋冬之交的芜申运河上,浮光跃金,往来船舶熙熙攘攘。10月22日,满载着60个集装箱的货运渡轮缓缓驶出位于芜申运河右岸的宣城市郎溪县定埠港码头,苏皖合作示范区安徽定埠港集装箱航线首发仪式在此举行。这标志着皖东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
“定埠港集装箱航线的开通,填补了我省县级集装箱航线的空白,为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内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受到周边企业的广泛关注。”安徽省定埠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告诉记者,定埠港规划建设1000吨级泊位13个,目前已建成8个,已开通至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江苏太仓港三条主航线,年吞吐能力可达1500万吨,集装箱30万TEU,将进一步建成通江达海“生态绿色皖东南第一港”。
一河再续苏皖情。芜申运河的前身胥河,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古运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以胥河为界,以桥相连,两岸桥南定埠村为安徽定埠,桥北定埠村为江苏定埠,当地人惯称“南北定埠”。自2019年6月28日开港试运营以来,定埠港已实现吞吐量830万吨,主要承担“一地六县”区域内企业散货、件杂货、集装箱运输和中转任务,成为古老胥河上促进苏皖合作示范区水运再兴的闪亮明珠。
2015年由地方政府自主发起,首次提出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2018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跨省合作区。合作区包括江苏省溧阳市,安徽省郎溪县、广德市,均属于“一地六县”范围。
宣城市全力推动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开局破题,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逐步形成。芜申运河定埠港建设完成,安徽内河航道顺利联通接入长三角内河航道;广宁高速、郎溪县建平大道建成通车;郎溪通用机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商合杭高铁郎溪南站、广德南站建成运行,芜广铁路和宣杭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宁杭高铁二通道列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更加便利了示范区东向对接沪苏浙。
强链补链,做好支柱产业“大文章”
11月10日,记者走进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的无静电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工人们忙碌有序。“公司生产为光伏发电做配套的逆变器,相当于光伏发电的心脏。”该公司财务经理程光胜告诉记者,“我们全系十余种产品充分满足户用、工商业及大型电站等需求,销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储能光伏逆变器已经做到了出货量全球第一。”
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是江苏固德威集团设在广德的子公司。在广德厂区内,记者看到,作为总部未来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人员规模达到1500人。“以商引商,公司2017年落户广德,我们看好广德的优越区位条件和优质营商环境,看好‘广德速度’!”程光胜说。
苏皖合作示范区三地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紧紧围绕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样板的共同目标,有力推动了苏皖合作示范区的高质量推进。2020年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004家、2413亿元、553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12.9%、19.4%、32.2%。
宣城市全力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瞄准行业龙头、头部企业,持续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不断补链强链,打造支柱性主导产业。今年1至9月,“一地六县”合作区宣城区域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2个,总投资258.24亿元。广德市重点培育打造电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四个百亿”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唯一的电子电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郎溪经济开发区顺利进入国家级培育期,围绕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纺织产业,打造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被列入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共建共享,描绘绿水青山“幸福景”
26年前,《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山这边,山那边……》的报道,介绍了位于伍员山两边的江苏省溧阳市洑家村和我省郎溪县下吴村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的差异,引发了宣城市乃至全省的思想大讨论。二十多年来,不甘落后的下吴村人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主动与“山那边”对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沪苏浙的客商,到下吴村开发生态农业。
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11位江苏客商到下吴村投资发展白茶、黄金茶,宋超平就是他们招引来的第一位江苏客商。他告诉记者:“十八年前,我从溧阳市到下吴流转了90亩荒山种植白茶,当地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这么多年,陆续有许多江苏人到下吴来种茶,带动了当地的白茶产业发展。我们挣了钱,村民也富裕了。”
下吴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820亩,成为凌笪镇唯一的一个茶产业专业村。2016年,下吴村建成白茶产业扶贫基地,吸引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股合作,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5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
苏皖合作的成功实践,让下吴村脱贫摘帽,蝶变为郎溪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该村罗市村民组,青山作伴,绿水环绕,家家户户白墙黛瓦、干净整洁,一处处展示茶文化和伍子胥文化的小景,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在村口的宣城市纪录小康工程展馆,墙上悬挂着大幅浮雕《这一站,小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里的巨大变迁——在敬亭山和郎溪伍员山的背景下,复兴号列车穿山而过,带着解放思想的前进号角,抵达小康站!
宣城市连续4年入选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榜,且名次逐年上升,从2017年的75名上升至2020年第68名。全市GDP在2015年、2019年先后跨过1000亿元和1500亿元大关,增至2020年的1607.5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人均GDP从2006年的刚满1万元,到2020年已突破6万元,居全省第六位。2007年至2020年,全市民生工程共投入各类资金570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4位。(记者 罗鑫 张敬波)
【记者手记】宣城市依托区位、产业与生态优势,着力做大经济体量、深化区域协作、擦亮城市名片,推动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