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这个移民区里有很多“多面手”

在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份因社会需要随时发生着变换。他们穿着同样的服装——红马甲,秉持共同的理念——无私奉献,坚持一贯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志愿服务总队,他们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寺堡区志愿者。

宁夏吴忠市这个移民区里有很多“多面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13 2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份因社会需要随时发生着变换。他们穿着同样的服装——红马甲,秉持共同的理念——无私奉献,坚持一贯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志愿服务总队,他们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寺堡区志愿者。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中,宁夏红寺堡区民政局、文明办、团委联合发出倡议,一声号令,36500多名志愿者纷纷涌向了各交通卡点、救灾帐篷、村街巷口。

坚守岗位,他们是社区村落的“守门员”。严防输入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守住大门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志愿者按照各乡镇(街道)的统一安排,成为各小区入口的最佳守门员,凡是外来车辆和行人一律扫码、登记、测温,询问旅居情况。“你从哪里来,去过哪些地方”是志愿者每天询问最多的一句话。测量体温、查验核酸报告是再熟悉不过的动作。

严密排查,他们是人民群众的“警卫员”。志愿者对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和密集、次密接人员进行严密排查,准确掌握重点地区返红人员信息和行动轨迹,第一时间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并配合街道社区做好相应管控措施,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志愿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苛谨慎的工作态度全力保障红寺堡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能说会道,他们是防疫政策的“广播员”。围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小区全天候播放疫情防控最新公告;村居网格志愿者将电动车改装成流动宣传车,走巷串道播放防疫音频;融媒体行业志愿者通过制作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宣传消毒、口罩的正确佩戴等内容。

细致周到,他们是居家管控的“服务员”。“10号楼2单元401住户需要两斤牛肉、一斤菠菜;302住户要了两盘鸡蛋”。志愿者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为居家监测的群众提供一对一服务,及时为居家监测的群众送去米、面、油生活物品。医疗机构志愿者定时上门为监测群众做核酸检测。

慷慨解囊,他们是物资保障的“供应员”。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纷纷慷慨解难为疫情防控捐钱捐物。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红寺堡区天韵文化艺术团、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社会组织志愿者分别前往红寺堡高速路口、罗山府邸、罗山花园、书香雅苑等一线卡点,分别慰问了正在一线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交警、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并向他们捐赠了矿泉水、方便面、牛奶、饼干等生活物资共计65000余元。

他们的身份还有很多,环境整治的保洁员,交通疏导的指挥员、扶弱济困的赞助员等等。宁夏的移民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鱼龙百变的多面手,移民区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千变万化。(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