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水利枢纽增殖放流百万尾鱼苗

大藤峡水利枢纽增殖放流百万尾鱼苗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12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12日电 11月12日,大藤峡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大藤峡鱼类增殖放流站和大藤峡水利枢纽来宾市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同时举行,乌原鲤、黄尾鲴、银鲴等101万尾鱼苗投入珠江流域怀抱,为珠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放流的乌原鲤鱼苗是大藤峡水利枢纽来宾市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首次成功自主人工繁育的鱼苗,黄尾鲴和银鲴是大藤峡鱼类增殖放流站自主人工繁育的珠江流域特色鱼苗。

水生生物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自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出生态大藤峡的建设目标,谋划行稳致远的生态布局。目前,国内独有的“一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双鱼道、双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的大藤峡水利枢纽水生态保护工程体系基本建立。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廉浩告诉记者,双增殖站是指大藤峡鱼类增殖放流站和来宾市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其中大藤峡鱼类增殖放流站位于广西桂平市,设计最大年放流规模358万尾,目标放流鱼类为四大家鱼及斑鳠、卷口鱼、光倒刺鲃、长臀鮠等12种特有和经济鱼类,其中斑鳠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来宾市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设计最大年放流规模34万尾,目标放流鱼类为乌原鲤、单纹似鳡、唇鲮、伍氏盘口鲮等8种珍稀鱼类,其中乌原鲤和单纹似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20年初,大藤峡公司联合国内两家知名水生态科研所启动“双增殖站”试运行。两年来,科研团队在黔江干流和红水河来宾珍稀鱼类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大范围鱼类资源调查,开展保护鱼类种质保存与繁育技术研究和培育亲鱼研究,重点攻关乌原鲤、唇鲮、暗色唇鲮以及长臀鮠4种珍稀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截至目前,大藤峡公司已成功突破并熟化乌原鲤、多线盘鮈、银鲴等6种鱼苗的人工繁育技术,累计放流乌原鲤、银鲴、黄尾鲴、赤眼鳟、三角鲂、青、草、鲢、鳙9种鱼苗541万尾。

廉浩表示,“双增殖站”立足不同的江段,功能定位不同,本次放流活动系大藤峡公司首次在枢纽区与库区同步举行。大藤峡公司将以“建设一流水利工程、打造优秀现代企业”的目标为指引,不断提升水生态保护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攻关珍稀鱼类人工繁育技术,不断增加放流的品种和数量,助力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努力将大藤峡水利枢纽打造成“人水和谐、生态多样、工程壮美”的一流生态水利工程。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