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人,走进宁夏盐池

在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张家场遗址现场,有一群考古人,他们在残砖碎瓦中找线索,通过一块块碎片,一件件遗物,探寻着一段段尘封历史……

北大考古人,走进宁夏盐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1-11 15: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张家场遗址现场,有一群考古人,他们在残砖碎瓦中找线索,通过一块块碎片,一件件遗物,探寻着一段段尘封历史……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县博物馆,近70人的工作队伍中既有教授、博士,也有20出头的本科生、研究生。

10月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工作站在盐池县张家场博物馆挂牌成立。该考古基地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在全国建设的3个标准化考古实习基地之一。2021年的考古发掘承担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教学实习与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培训工作。

张家场遗址被认为是目前所知地处河套地区规模较大出土文物丰富的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之一。作为西部边城,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将会为研究西北边地考古学文化、民族关系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好地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珍贵的考古学实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工作站的建立,不仅提升了盐池地区乃至宁夏文物考古的知名度,为进一步促进考古学研究、科研实践、遗址现场保护、人才培养等工作创造条件,也为后续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提供科学的考古学依据,对提升宁夏文博事业发展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盐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慧玲说。

未来10至15年,北京大学将围绕张家场遗址对其周边地区进行长期的考古工作,进一步发掘和阐释张家场遗址乃至盐池地区的历史文化,并将以此基地为平台面向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开展考古文博培训工作,着力将其建成教研一体化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开放型的现代化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同时也借助国内甚至世界一流的考古队伍对张家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有序揭开秦汉时期古昫衍县的神秘面纱。(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