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最后一公里”微循环目标直指人民满意

畅通“最后一公里”微循环目标直指人民满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1-08 14: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日,由电力机车牵引的67842次货运列车满载4037吨来自印尼的煤炭货物,从北海市铁山港码头开往玉林站,标志着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进港专用线同步进入电气化运营阶段,成为广西首条实现铁路与港口电气化直通的组合线路,依托全程电气化无缝直通,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高效运输赋能提速。(广西日报 11月2日)

铁水联运是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形式,把铁路货场功能前移至港口,将航运班轮和铁路班列有效衔接,实现运输资源共享。此次铁山港站陆港电气化直通后,列车在玉林站与铁山港站之间无需再进行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摘挂转换作业,可直接到达码头,标志着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凭借这“最后一公里”,每趟列车最多可压缩25%的运输时间,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社会整体物流成本,切实提高铁路运输竞争力和企业满意度。

目前,在我国港口运输中,公路运量约占84%。公路运输成为支撑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港口运输的主要力量。单纯的公水联运不仅能耗大,而且容易造成道路拥堵。众所周知,铁路是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与公路相比,其结构单位货物周转内能耗是公路的15%,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公路的8%。铁水联运以铁路代替公路接驳,大幅减少了公路货运的周转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充分展现了铁路在助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推动碳中和碳达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不少城市依港而兴,港口对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影响较为敏感,因而发展铁水联运,可进一步发挥铁路在港口疏堵的运输优势,有效地解决卡车“压港”和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的问题,切实提升民生福祉。

发展铁水联运,有利于加强铁路、航运和港口的全面合作,使铁路与港口之间的站场、集装箱和作业信息等资源实现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开启产业合作新篇章。同时,通过参与各方共同推动铁水联运新模式发展,可为运输上下游企业营造更好的物流环境,实现企业与企业间合作共赢。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路地推动铁山港到玉林站“最后一公里”电气化直通,畅通了铁水联运的“微循环”,体现了路地各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回应人民呼声、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行动自觉值得让人“点赞”。

(伍悦)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