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百年砂画:从“复活”到走出国门

题:河北兴隆百年砂画:从“复活”到走出国门 ”29日,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氏砂艺传承人郑铁军行云流水的娴熟手法中,一幅《花开富贵》跃然板上,生机盎然。

河北兴隆百年砂画:从“复活”到走出国门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10-30 0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承德10月30日电 题:河北兴隆百年砂画:从“复活”到走出国门

作者 张桂芹 贾晓颖 谢敏金

“创作时先用清水把彩砂洗净,再像油画一样在板上涂抹,把两种彩砂混合在一起能创作出渐变色,彩砂颜色多达100多种。”29日,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氏砂艺传承人郑铁军行云流水的娴熟手法中,一幅《花开富贵》跃然板上,生机盎然。

走进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雾灵山脚下的郑氏砂画展室,梅兰竹菊、京剧脸谱、十二生肖、山水字画、古典美女、兴隆风光、花鸟唐卡……郑铁军指着这些琳琅满目、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称,都是用砂子制作的,刚才的《花开富贵》仅叶子就需要5种不同程度的绿砂。

郑铁军是清朝末年“郑氏砂艺”创始人郑克祥的第五代嫡孙。据郑铁军介绍,郑氏砂艺是一项利用天然彩砂纯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祖辈郑克祥首创郑氏金银丝砂画,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可惜的是,后来受战乱、灾荒等因素影响,这项技艺几近失传”。

仅从父辈口中听过“郑氏砂艺”故事的郑铁军,2000年到蒙古国一位朋友家做客时,偶然发现一幅颇有年代的京剧脸谱,上面刻有“郑氏”两字。“这就是我们祖传的手艺,我当时就觉得不能就此断了,得把它重新传承发扬下去。”激动万分的郑铁军,决定重拾祖业。

“祖先的砂画只做京剧脸谱,用小米和本地砂砾作画,受原料和技术限制,砂画做工比较粗糙,色彩略暗,且难保存。”郑铁军在努力探寻祖传技艺的基础上,重点研发、创新,研究出“一根银丝成砂画”“立体砂画”“水晶砂画”等技术,尤其是“釉料覆膜”技术的创新,增强了画面的色彩亮度、质感和美感。

经过21年努力,郑氏砂艺由单一京剧脸谱,发展出100多个品种,不仅有传统的砂画,还包括杨柳青的年画、山水画、抽象艺术画,以及不用轮廓的彩砂油画等。随着郑铁军的工艺水平得到业界认可,他的《京剧脸谱》与《十二生肖》系列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今年5月,《乾隆皇帝大阅图》又被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

巍峨的山、清澈的水、争奇斗艳的花朵、栩栩如生的人物,重焕生机的郑氏砂画,成为各大博览会上的焦点,并走出国门。2016年郑氏砂艺接到第一笔海外订单;2019年上海世博会,美国客商布兰顿被郑氏砂艺作品吸引,一次性购买10万美元的砂画作品,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郑氏砂艺作品远销美国、德国、蒙古国及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只要有人喜欢,我都可以免费培训。”近年,走出国门的郑氏砂艺,在兴隆当地政府支持下,已在14个村庄开办非遗文化培训班,培训出逾千名农民艺人。郑铁军表示,未来计划在3个乡镇建设就业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完)

(张桂芹 贾晓颖 谢敏金)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