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张槎”加速奔跑,重塑区域新优势

2021-10-28 09: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地处禅城西陲的张槎街道,不仅是正宗粤菜的重要发源地,还是当下全市“最年轻”镇街,也仅靠26.5平方公里就撑起了禅城工业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张槎发展喜人,辖区内著名的王借岗森林公园得到活化利用,城市景观提升为张槎注入现代化气息。片区内骨架道路网络逐步完善,双地铁和广佛城际轻轨正热火朝天建设中。轰轰烈烈的村改大攻坚启动,为张槎15个村带来新生的希望,将释放更大工业潜能,为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夯实台阶。一系列的变革因素交织在一起,谱写着时代的华章。

莲塘地铁站。

岭南水乡张槎,外有东平河、汾江河环绕,内有王借岗森林公园,河汊纵横交错,为这片土地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经商环境和人居环境。身处佛山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让张槎在引进外来资源、技术、人才等经济发展必备要素时极具优势。

从古至今,要致富,先修路。翻开张槎地图可见,佛开高速公路、佛山一环、禅西大道贯穿其中,对内连接南海、顺德,对外快速到达广州的新白云机场、火车站、南沙港三大交通枢纽。张槎既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共享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功能互补,也能广泛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推动张槎城市化和产业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佛山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按照规划,佛山地铁2号、4号线将经过张槎,广佛环线在禅城区唯一的站点——张槎站也落地于此。未来,张槎将搭上轨道交通的快车,抢占先机,加速前进。

莲塘地铁站。

内联

驱动村改提升形象

“双地铁和广佛城际轻轨对张槎来说是机遇,我们非常重视,正联合相关部门、村居对站点周边的环境、道路进行整治,最大程度发挥地铁和轻轨的交通区位优势。”张槎街道城建和水利办公室副主任邓怀金表示,这有助于建设“小而美小而精”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品质和整体形象。

借助张槎站、莲塘站、地铁、轻轨等“三站合一”的优势,张槎规划打造休闲集聚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形成“科创园+商住带+特色古村”的片区格局,打造具有磁聚力的高质量产业社区、城市核心区。

试运行中的佛山地铁2号线通过莲塘站。

与此同时,张槎凭借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利用双地铁和广佛城际轻轨先天优势完善交通、教育和住房等,围绕季华路、佛山大道等重点轴线和聚锦片区等重点区域,以及季华大桥、沙口大桥等进入张槎的重点门户,统筹村级工业园+旧村居连片开发,打响“中心枢纽门户”的城市品牌。

目前,张槎正重点推进大沙、东鄱、村头、青柯、古灶、大富6条旧村连片改造,全力以赴推动产业保护区范围内的村级工业园“工改工”,落实产业保护区政策,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引导旧村改造保留产业面积,为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预留空间。

海口村位于张槎站附近,村党委书记陈绍伟对轨道交通的建设开通充满期待。“考虑到未来地铁、轻轨将带来大量商机,政府如今大力推动村改,藉此机会我们海口村聚集高端产业,实现工业区与居住区分离,改善村内道路交通,打造良好人居环境。”陈绍伟表示,依托季华路商务中心与张槎站交通枢纽中心,海口村规划在未来形成“产业为轴,景观渗透,多节点联动”的空间格局,引进高端产业资源,打造中央产业轴带;建成南北片区两个公园文化景观核心;加上另外的创新产业办公园区和数字文创园区等,多个片区彼此联动。

“莲塘站就在我们村旁边,一旦2号线通车,将拉升周边土地价值,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莲塘村党委副书记陈锦碧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莲塘村就规划以TOD为先导,以古村落为载体,打造集文化体验、宜居生活、休闲娱乐、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新型复合产业社区。“即将竣工验收的童梦天下二期负一层已和莲塘站联通,可见地铁对整村功能板块有提升作用。”陈锦碧说。

外通

引资促进经济发展

快车缓缓驶入站口停下,伴随着广播“欢迎光临莲塘站......”,车门打开20秒后又关闭,列车缓缓加速离去。近日,在内部装修大体完成的莲塘站内,记者看到了正在试运行的佛山地铁2号线,入站、出站程序有如正式开通后。

2号线的线路,往东一直延伸至广州南站,加上引入的地铁4号线、城际广佛环线轨道交通线路,将进一步提升张槎与外界的通行效率。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发展区域经济与产业,就得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提高内外通行效率。通过城际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和骨架道路网络完善,持续加强张槎与中心城区乃至周边南海、顺德、广州的便捷联通,吸引人员、货物资源加快流动,带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开发。

莲塘地铁站内部。

这一切,即将成为现实。佛山地铁2号线预计今年底通车,4号线即将启动建设,城际轨道广佛环线也加快推进,在张槎设置禅城区唯一一处城际站点张槎站,预计明年通车。届时张槎街道将实现轨道出行服务覆盖,居民出行更便捷。

“我对2号线即将开通感到十分振奋,以后去广州南站换乘高铁到外地更方便。”陈铭注是东鄱村村民,也是天荣创艺包装厂的负责人。他表示,企业发展要有人才辅助,地铁开通将带动四面八方人才聚集,方便企业聘请中高端人才。莲塘村的陈姨也说:“地铁通车后能吸引更多人来吃喝玩乐,村民做些小生意可以增加收入。多一个交通选择方便出行,免去了塞车停车的烦恼。”

轨道交通建设的稳步推进,更为张槎驱动“村改”招商再添一把火。在加快新建、改建一批高层厂房的基础上,张槎正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眼下,张槎推出了多项招商措施,包括优先引入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经济、新能源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企业,加速打造“创新走廊”;聚焦精品产业,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信息、现代性服务四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传统针织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焕发新活力。

“我们海口村,靠近季华路和禅西大道,现在又依托集轻轨与地铁于一身的张槎站,吸引了非常多开发商前来洽谈村改项目。”陈绍伟告诉记者,目前海口村在政府指导下规划打造网络视听科技园,将吸引广播电视行业的头部企业进驻,未来可期。

【延伸阅读】

路网优化为张槎带来了什么?

张槎街道地处禅城区中西部,与祖庙核心城区隔佛山大道相望,其四个方位与祖庙、石湾、南庄以及南海罗村均直接接壤,可直联通达,一直是禅城区东西版块联系合作的必经之地。因此,张槎作为禅西片区重要门户,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腹地。

整治好的规划十路。

为强化张槎地理区位优势,近年来,禅城区通过建成季华北路沙口大桥,推进同济大桥建设,强化张槎对外联系,与禅城东西版块联系。同时建成聚锦路,加快推进同济路西延建设,完善片区内部路网,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便利。城际广佛环线、双地铁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街道与外界的通行效率。

路通财通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长久以来,张槎在道路交通方面历史欠账太多。随着季华北路沙口大桥今年通车,聚锦路、张槎西路、张槎TOD周边规划路等片区路网补充完善项目的建成,同济大桥、同济路西延、聚锦路北延段、兴业路等干道建设的加快推进,这一短板正被逐渐补齐,有效带动区域宜居宜业发展。

整治好的规划十路。

“今年2月,我们部分完成了禅西大道快速化改造,将泰华路和兴业路与禅西大道交汇的红绿灯撤销,大大改善了交通。”张槎街道城建和水利办公室副主任邓怀金表示,禅西大道是佛山交通大动脉,每天有很多货车经过,充分发挥其作用能为张槎带来更大机遇。接下来,要把禅西大道相关辅道拓展,进一步优化张槎路网与禅西大道主干道衔接,方便本地制造业企业出行。

如今,张槎重新梳理街道内部交通,对宽度较窄路段进行适当优化,以提升通行效率。并做好与街道内主要纵横向道路的衔接,使交通转换更加便捷。据悉,今年街道推进的交通道路项目共32项,其中施工阶段13项,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共19项,包括大江路道路拓宽改造、聚锦路雨污水管网及道路改造、兴业路雨污水主干管网及塱沙路道路工程二期,以及同济路西延工程道路项目等。

“我作为本地村民,眼见张槎这些年来的变化,真切体会到什么叫路通财通,交通改善能带来很多商机。”海口村党委书记陈绍伟表达了对张槎道路交通改善的肯定支持。海口村村民庞永溢也说,“确实看到周边变化很大,比如禅西大道,南通顺德,北连南海桂城,方便村民出行,周边路网畅通带动了人居环境改善。”

城市更新营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张槎街道位于禅西新城片区,相较于核心城区,城市形态发展较慢。为促进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张槎在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的基础上,正通过交通整治提升、拥堵治理、交通景观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手段,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加强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

  整治好的规划十三路。

近年来,张槎部分区间道路得到提升改造,如玉带片区、升平片区、智联花园等,对城市面貌有显著提升。正在推进的汾江河-东平水道滨水片区重点改造项目,未来将打造新的城市客厅和城市地标。

此外,张槎还推进多个交通整治提升项目,营造安全舒适交通环境,通过开展“佛开高速沿线整治”“禅城区‘九纵七横’主要道路环境整治提升”、“张槎辖区主要道路环境整治提升”三大项目,对街道范围内塱沙路、凤凰路、江湾路、轻工路、五峰路、张槎路、塱宝西路、华宝路、季华北路、禅西大道、佛开高速、聚锦路、季华路、佛山大道14条重点路段进行整治提升。“我们还推进创意产业园周边雨污水管网及道路提升,大江路、古新路等工业园区道路改造提升,五峰路慢行系统提升等品质化项目,切实提高市民出行体验感。”邓怀金说。

“我在张槎开厂十多年,见证着这里发展的历程。可以说交通的每步发展,都会给张槎带来新的提升。”佛山市豫东印刷厂负责人杨钦利说,道路交通是城市的一个名片,做好规划整治既拉升经济产业发展,还提升城市形象。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博深有同感,他说,“这几年张槎交通的改善,确实对经济发展推动很大。交通路网的织密、道路周边环境的整治,带来城市面貌的更新,十分利好吸引外来投资、人才,促进区域内企业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