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第25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8 14: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28日电 今年大陆多个地区遭遇强降雨,造成多地发生洪涝灾害,而台湾地区遭受了百年大旱,海峡两岸水利专家如何共同应对?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两岸的智慧水利如何构建?双碳目标将带来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两岸水利如何作为?如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围绕这些主要议题,2021年10月28日,第25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成功举办。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水科院和台湾大学主办,美华水利协会协办,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台湾大学水工试验所等承办。来自国台办交流局、水利部台办,流域机构、地方水利厅、台湾地区水利主管部门,以及两岸的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学者和研究生,美华水利协会的专家等500余人通过线下和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设置了北京分会场,台北分会场,以及呼和浩特、海河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分会场。

水利部台办处长池欣阳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加强两岸水利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不断提升两岸水利科研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共同解决复杂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水问题。大陆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保障防洪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保障供水安全和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未来将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下,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为实施路径,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科院副院长彭静表示,尽管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但两岸水利专家在云端会面,依然深切感受到两岸共话水利科技的热情和深厚的友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是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的固定交流机制之一,从1995年第一届起就受到两岸水利界的广泛关注。参加过研讨会的代表已近5000人次,交流论文2000余篇,组织工程技术参观90余处。24年来,两岸水利界同仁精诚协作,共付心力,坚持不懈,不断发展和深化。本届研讨会聚焦新形势下两岸水利科技的热点问题和关注焦点,设置了不同主题报告和议题报告,充分展示了水利科技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实践。

台湾大学张仓荣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历届研讨会为促进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和经验分享所搭建的宝贵平台,他表示,在气候变化影响下,今年台湾地区面临春季的大旱和6月之后的内涝,期待通过研讨会平台,就新形势下两岸水利科研与管理进行交流分享,使水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美华水利协会会长段国红教授感谢研讨会搭建的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的平台。中国水科院牧科所所长尹瑞平期待基于野外观测站加强两岸在草原生态保护领域的合作。

本届研讨会围绕两岸共同关注的当下水利热点问题设置议题,邀请两岸优秀水利专家和留美华人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两岸水利热点问题,为两岸水利发展出谋划策。

主题报告讨论了什么是幸福河湖、如何评价幸福河湖、如何实现幸福河湖等,在幸福观、需求层次等理论基础上讨论了幸福河湖的内涵要义、河湖幸福指数及其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报告以2019年为基准年,展示了对大江大河的河湖的幸福整体状况,并对如何实现幸福河湖提出了建议,为幸福河湖建设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议题1为“旱涝灾害的应急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全球各地水旱灾害频发,如“7•20”河南特大暴雨、台湾地区春季百年大旱等。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台湾地区水利主管部门、新北市水利局等单位的专家分享了大陆长江流域及武汉市、台湾地区的防洪抗旱和新北市海绵城市建设案例,讨论了极端气候对未来水利工作的挑战,分享了旱涝灾害的应急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提出要加强流域和城市洪涝灾害防御及应急救灾管理体系、跨域整合及韧性思维、通过开源、节流、调度、备援等策略,以韧性防灾打造不怕水淹、与洪水共生的城乡环境。两岸专家一致表示,危机就是转机,各项水问题也是发展机遇,为我们提供了孕育下一代水利技术和水利工程师的契机。

议题2为“气候变迁下的智慧水利建设”。来自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台湾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分享了在智慧水利领域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淮河流域在数字流域、智慧防洪决策体系以及洪水三维演示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台湾地区以区域为单元运用智能科技提升供水服务水平的做法,以及基于大数据开展的强降雨实时淹水预报洪涝预警技术、人工智能在低影响开发暴雨管理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等。专家们对立体感知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平台、智慧应用系统、技术保障体系等智慧水利构建提出了建议。

议题3“双碳目标下水电绿色发展”聚焦两岸水利节能减排成果。来自中国水科院、台湾地区中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介绍了大陆地区的分布式风能太阳能供水技术,以及抽水蓄能电站在台湾地区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专家们建议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通过关键设备研发、机组系统集成、供水模式研究以及决策系统开发,形成分布式风能太阳能供水技术,同时亦需建置储能设施以稳定电力系统,规划设置新设抽蓄水力电厂。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