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 | 全国生态健康校园建设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0-27 16:51
2021-10-27 16: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2日下午,全国生态健康校园建设高峰论坛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华儿慈会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专项基金、中华儿慈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提供公益支持,同时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装备产业分会作为合作支持单位对本次论坛提供了大力支持。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四川省学校国有资产与教育装备中心主任王方文出席并致辞。2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论坛。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兴植主持论坛。

四川省学校国有资产与教育装备中心主任 王方文

王方文表示,生态健康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是校园环境与课程系统、管理系统构成的综合体。在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健康校园建设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 何家振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努力,才能共同‘爬坡过坎’,最终建成美丽中国。”何家振介绍,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坚实社会基础。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 王林

“我们希望联合全社会的爱心企业、爱心机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场战役中,为绿水青山和子孙后代做出力所能及的成绩。”王林希望通过成立基金会生态环保部、编写青少年生态环保相关课程等举措,保证落实各项政策和要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所长 杨润勇

在报告发布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所长杨润勇介绍了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项目进展。该项目通过调研生态文明教育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掌握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水平,探索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学校的基本路径,总结生态文明教育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方面的主要经验与有效途径。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也需要中国智慧。”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副会长 胡恒学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副会长胡恒学结合景区基地的自然生态教育研学的开展情况,分析了生态旅游在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装备产业分会秘书长 周鲁俊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装备产业分会秘书长周鲁俊介绍,教育装备行业发展迅猛,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协会联合13家国家级专业检测机构共同打造了教育装备质量评价体系,以助力教育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华儿慈会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主任 刘子玉

论坛还展示了近年来全国生态健康校园建设成果。中华儿慈会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子玉作《生态校园建设工作报告》。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装备产业分会会长 沈英琪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装备产业分会会长沈英琪介绍《绿色校园产品评价标准》体系,沈会长指出:绿色发展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在教育装备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加速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强化绿色标准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副主任 冯军

中华儿慈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副主任 毛寅

“用爱绘世界”四联漫画项目负责人 张勇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副主任冯军呼吁以绿色校园创建重组教育核心要素,中华儿慈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副主任毛寅发布“生态校园”公益教育平台,“用爱绘世界”四联漫画项目负责人张勇介绍在“双减”政策下校外教育机构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情况。

北京中教凯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张一端

碧丽集团总裁 巫宗权

  深圳市安吉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亮

在产业升级、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北京中教凯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一端、碧丽集团总裁巫宗权、深圳市安吉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亮分别从教室照明、健康饮水的技术应用对于生态健康校园建设的推进作用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分享!

论坛尾声,中华儿慈会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专项基金主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装备产业分会秘书长周鲁俊为江苏沁尔康环境电器有限公司、北京中教凯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碧丽集团等爱心企业颁发爱心证书,论坛胜利闭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