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动能助力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0-27 09:27
2021-10-27 09: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深圳创新动能助力“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亮相 北京 展览馆

10月21日至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次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设置重大专项、区域创新等十二个展区,全面展示“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云图片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亮相,集中展现了深圳在基础科研、高新技术、开放创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先行举措。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于2014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三五”以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732.2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1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4.18%增长到5.4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居世界创新集群第2位。

云图片

深圳高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旗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扶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深圳展区现场,华大智造、大疆创新、奥比中光、光峰科技等深圳高新区企业代表,展出基因科技、无人机技术、3D视觉、4K超清显示技术等前沿科技最新应用和发展。

科创企业领军 高新区构筑发展新高地

此次展会,大疆创新带来了一款农业无人机T30,据介绍,T30是如今市面上综合性能非常强大的植保机,采用T30进行水稻田变量播撒,可实现省肥10%、增产10%。T30搭载球形雷达系统,可全方位全天候探测障碍物,并可自主绕障或避障。

云图片

云图片

大疆创新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其无人机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的90%,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是70%,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更是接近80%,深圳也因此被称为“无人机之都”。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品背后都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深厚的产学研基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高新区不断提升科技企业集聚度和产业竞争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圈,打造了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华为、中兴、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头部企业”全面领跑、新锐企业多点开花、中小企业雨后春笋的蓬勃发展局面。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研发投入强度达5.46%,保持全国领先;国高企业超过1.86万家,位居全国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商事主体总量达359万户,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高新区国际化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位列全国第一。

构筑创新生态链 擎领双区驱动新高点

让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涌流,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离不开基础科研、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双区”建设如火如荼,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建设提速,为深圳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开展科技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立法,自创区条例、科技创新条例等一批引领性法规接连落地,全面系统促进科技创新。创新体系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逐步构建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双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科创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深化深港澳科技合作,科研资金成功跨境过港使用,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搭建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进国际人才特区建设,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全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的最佳首选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新基因已经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正是“中国硅谷”向上迈进的“科创密码”。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迎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特区新贡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