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暨2021瓯江山水诗路非遗文旅消费季在丽水启动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0-26 16:16
2021-10-26 16: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乔安 报道

100年前,从上海石库门到浙江嘉兴南湖,中国革命火种熊熊燃起,小小红船承载千钧,荡开了百年党史的壮阔征程。翻开中国近代史皇皇巨著,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红色文化熠熠生辉,红色精神代代传,引领着长三角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601.png

10月22日,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浙江丽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广场启动。浙江携手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共同推动红色文物“活”起来,红色记忆“亮”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

启动仪式现场,情景剧《穿越红色历史,追忆时代荣光》让全体人员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当演员读到粟裕将军写给浙江省松阳县安岱后村党支部书记陈秉良的这封信时,观众席上掌声不断。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610.png

情景剧分为《初心回望,追忆荣光》《开天辟地,革命启航》《革命征程,星火燎原》《军魂凛然,英雄永铭》《红色根脉,薪火相传》五个篇章,再现了嘉兴中共一大会址“红船精神”、丽水安岱后村军民鱼水情、“一江山岛”中国军魂等历史故事,将当年的英雄人物鲜活地展现出来,讴歌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现代真实人物和历史英雄在一方舞台中相遇,跨越时空和历史平行对话,让现场观众的心潮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高涨澎湃。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620.png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其中,浙江的“红色精神”之旅,“红色信仰”之旅、“烽火岁月”之旅和“山海垦荒”之旅入选,成为此次活动的宣传推广重点。此外,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处州游学品牌及浙西南红色研学线路的发布。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631.png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许澎在致辞中表示,红色旅游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沃土,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推介浙江红色旅游资源,让浙江革命精神在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征程中,激励我们步步前行。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640.png

红旅一张图开启云端畅游

备受关注的“浙江省红旅一张图”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营,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让游客们体验不一样的浙江智慧红色旅游。据介绍,该小程序以好玩、有趣、方便为用户体验核心,通过VR、视频、语音的方式集中展现浙江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以积分奖励的形式,激励广大游客线上云游、线下实地打卡,让更多人了解浙江的红色文化。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信息中心主任林仁状介绍说,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是每个文旅人的职责。这个小程序就是一本可以随时查看、图文并茂的浙江革命史书,能够让游客打卡并点亮百年党史中的重要节点,以接力形式学习党史知识,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650.png

  夜间新体验激活文旅消费

此次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的举办地——浙江丽水,革命历史悠久,是浙江省唯一的所辖9个县(市、区)均是革命根据地的设区市。丽水是著名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当年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同志的主要活动地;是开国大将粟裕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实践地。丽水这块土地浸透了烈士的鲜血,是英雄的城市、革命的圣地、将军的摇篮,长期的革命斗争也给丽水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历史遗存。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702.png

以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的举办为契机,10月22日晚上7点,“处州忆夜”——2021瓯江山水诗路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举行,活动以画中游《山水有相逢》为表演主体,以《相·逢》《相·处》《应·心》三个环节,向四方来宾提供沉浸 式梦回千年的奇妙之旅。行走在处州府城,舞蹈、乐器、棋艺、花艺、杂技等非遗表演组合成了动的丽水版“清明上河图”,活灵活现地展现处州古韵。在应星楼,演员们通过诗赋、团扇舞、水袖舞、剑舞、琵琶演奏、散文诗和主题歌舞等形式向来宾展示千年处州丰富的人文和艺术。

微信截图_20211026090713.png

线下市集好戏不断,线上好礼同样精彩。10月22日起至12月31日,我在丽水逍遥游——“千万旅游优惠券”大派送活动开启,游客可以在一机游丽水文旅服务平台中领取大额旅游福利,享受抢到的景区、民宿、酒店等优惠券券面上显示的折扣金额。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