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兰大二院给精神心理患者的建议

疫情无情人有情:兰大二院给精神心理患者的建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0-24 19: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目前,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市州均下达了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当前,配合疫情防控是每个市民的职责所在,但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阎立新向记者表示。

疫情防控期间,精神障碍患者会面临很多问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医生蒋常莲介绍,“心理应激反应明显,病情易波动。盲目自信,成为高危易感人群。生活轨迹变化导致适应障碍。服药不规范。病情复发住院难。这些都是精神障碍患者可能遇到的问题。”

据此,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两位专家向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提出如下建议——

关于服药:按时按量服药,未经医生评估,切勿减量或停药。秋冬季节属于精神障碍的高发季节,另外加上疫情期间,人们大多属于应激状态,所以一定要继续坚持服药,切勿私自减量或停药!另外,即使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科药物治疗也需要足够长的巩固期和维持期,不规律服药和过早减药停药是精神科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疾病复发后再次治疗效果难以保证。因此,精神障碍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服药,切勿自己调量。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咨询医生是否进行药物调整。疫情期间,留心药物备存,避免断药,需要购买药物时,建议就近至当地医院或正规药房买药,可以提前通过医院官方信息渠道(网页、 公众号、咨询电话等)获悉医院门诊时间,去医院前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另外,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拒绝服药或大量、过量服药的情况,所以家属一定要起到妥善保管药品,按时督促患者服药。

关于病情: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应对,避免意外。疫情期间,因为精神障碍患者情感脆弱,病情易波动,所以家属一定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安慰及心理支持,管理好家中的危险物品等,不可掉以轻心,以防意外发生。若病情明显波动,或有危险行为风险时,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及时就近至当地精神科门诊就诊。

关于日常生活:作息规律,勿熬夜;安排日常活动。规律作息可以保证人体各项功能的稳定,有效保障我们的抵抗力。身体的免疫功能从晚上9点多逐渐进入修复阶段,所以不能熬夜,熬夜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还有助于脑功能的修复,促进情绪稳定,促进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工娱活动有益于脑力和体力,还可以帮助稳定情绪,养成积极的心态。 如:手工活动、听音乐、适当体育锻炼(疫情期间,选择室内运动;不建议晚上进行,以免影响睡眠)、呼吸放松、看电影、看书等,结合兴趣爱好酌情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建立平等、尊重的交流氛围,避免家庭不良互动引起患者病情波动。

关于身体健康:注重个人卫生,按时刷牙洗脸、勤洗手,注意指甲的长短和清洁,定期洗澡,勤换贴身内衣内裤,避免感染细菌和病毒。按时进食,加强营养,家保证蛋白质(鸡蛋、牛奶、瘦肉等)、维生素(蔬菜、水果)的摄入。多饮水,不能用饮料替代白水,尤其不建议喝咖啡、茶、可乐等有兴奋作用的饮料。

疫情无情人有情,战胜疫情、战胜精神疾病!“牛肉面”,加油!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