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摇身变成“富饶村” 重庆刘骥村“委员帮村”显成效

荣昌区政协委员、林业工程师吕玉奎正在为刘骥村村民进行花椒种植技术培训。近日,“同心聚力巴渝行”集中采访团走进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了解重庆市政协系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开展履职尽责实践活动的新成绩。

“空壳村”摇身变成“富饶村” 重庆刘骥村“委员帮村”显成效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21 21: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空壳村”摇身变成“富饶村”重庆刘骥村“委员帮村”显成效

荣昌区政协委员、林业工程师吕玉奎正在为刘骥村村民进行花椒种植技术培训。 梁钦卿 摄

中新网重庆10月21日电 (梁钦卿)“对花椒树进行压枝以后,能增加树叶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花椒产量。”在刘骥村的花椒基地里,荣昌区政协委员、林业工程师吕玉奎正在为当地村民进行花椒种植技术培训。他每个月都会到刘骥村花椒基地一到两次,解决花椒树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近日,“同心聚力巴渝行”集中采访团走进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了解重庆市政协系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开展履职尽责实践活动的新成绩。

刘骥村是著名的西南剿匪铜鼓山战斗地,解放军英雄连长刘骥就牺牲在这里,因纪念这位英雄而得名。该村如今大力发展以花椒为主的产业,全村花椒面积5000余亩,“一村一品”已初见规模,把一个“空壳村”“后进村”变成了“富饶村”“先进村”,奏出了精准扶贫的最美音符。

“花椒树出现病虫害以后应该买什么药、什么时间把药打完,委员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村民。”铜鼓镇刘骥村党总支书记熊贵英介绍,在往年,花椒树都很瘦很小,有了“委员帮村行动”后,委员们会定期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并走进基地查看花椒树长势,村里的花椒树才能长得这么好。

熊贵英举例称,现在这个季节,花椒树叶很容易出现锈病,如果没能及时防治就会导致树叶掉落,最终影响花椒产量,“在去年,村里的部分花椒树就因为得这个病后叶子都掉光了”。委员们在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后,村民们了解到锈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技术,今年基地内的花椒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大面积锈病,“花椒树长势都很好”。

“现在,我们家的平均年收入大概在1万多元。”刘骥村村民农伟说,在种花椒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去打工了,土地荒了不少。种植花椒后,一方面有了土地租金的收入,另一方面村民还能在花椒基地上班,此外还有老百姓的务工补贴,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很多外出的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

“荣昌区21个镇街都来过铜鼓镇花椒基地学习技术。”铜鼓镇副镇长刘德军说,重庆市江津区、铜梁区、大足区以及四川省内江市等地都有人来学习过花椒种植经验,铜鼓镇花椒的名号可以说是越来越响亮。如今,铜鼓镇正在着力思考花椒产业的深加工和销售途径,做大做强花椒品牌,打造集休闲、观光与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刘骥村只是“委员帮村行动”的小小缩影。自2018年以来,荣昌区政协聚焦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委员帮村行动”活动为主题和抓手,在“弱有所扶、难有所解、困有所帮”上做实事、办好事,切实把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在助推荣昌建设发展上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三年多来,荣昌区政协为全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围绕脱贫攻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旅融合发展等,开展协商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委员1328人次,帮扶困难民众278户,帮助协调解决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整治、就业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就医就学、疫情防控等实际问题700余个。(完)

(梁钦卿)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