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边境地区发现76枚日伪时期遗留炮弹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兴安边境管理支队21日对外消息指,10月份以来,该边境管理支队连续收缴76枚日伪时期遗留炮弹,待鉴定后集中销毁。10月9日,内蒙古兴安边境管理支队新城街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边境一线清查辖区野外生产作业点时,接民众反映,前几天在工地施工时发现疑似炮弹的金属物体。

内蒙古兴安盟边境地区发现76枚日伪时期遗留炮弹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21 14: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内蒙古兴安盟边境地区发现76枚日伪时期遗留炮弹

图为收缴的遗留炮弹。特日格乐摄

中新网兴安盟10月21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兴安边境管理支队21日对外消息指,10月份以来,该边境管理支队连续收缴76枚日伪时期遗留炮弹,待鉴定后集中销毁。

10月9日,内蒙古兴安边境管理支队新城街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边境一线清查辖区野外生产作业点时,接民众反映,前几天在工地施工时发现疑似炮弹的金属物体。

随后,民警迅速赶往指定地点,划定警戒区、封锁出入通道,在现场很快发现了长约30厘米不等的5枚废旧炮弹。

  图为发现的遗留炮弹。 特日格乐 摄

经初步勘验,该炮弹系日军侵华时期遗留,引信已经损坏,但内部装置完好,受到剧烈撞击仍有爆炸可能。

为彻查隐患,民警继续深挖弹坑后,陆续发现了长为15厘米至30厘米不等的61枚炮弹。

民警将它们转移至安全地带后,又对附近区域进行了细致摸排,未发现其他隐患。

10月11日,接到辖区群众报警,在某河边发现废旧炮弹,民警对其指出的大概位置展开搜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挖出废旧炮弹10枚,炮弹的铁质外壳虽已生锈,但引信完好,轮廓清晰,具有较大的杀伤力。

公开资料显示,兴安盟曾是中国最早被日军侵略的地区之一。日军投降后,多数弹药被就地掩埋隐藏,给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留下了隐患。当地每年都有人挖出各种型号的炮弹、手雷等。今年年初以来,该支队先后收缴日伪时期遗留炮弹、手雷123枚,民众无人受伤。(完)

(李爱平)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