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健康”不只是相关部门的事务工作,而是成为国家的战略布局。站位高度的变化,将大健康理念贯彻推向新高。不少地区迸发出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的生动实践。
2021年健康中国指数的发布,以及2019-2020年“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的揭晓,再一次凝聚共识,测量健康中国战略“进度”,多维度展现出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
健康是幸福之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制度性安排。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同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主题规划了蓝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以后几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政策配套不断升级,路径更加清晰,制度更加完备,努力实现健康治理的“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如果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 “总纲”,那么这三个有关文件就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路线图”和“施工图”勾画出健康中国建设的“四个转变”: 一是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二是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三是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四是在行动上,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
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新华社记者王靖 摄)
顶层设计撑起了全民健康的国家保护伞,编织出保证民族体质强起来的国家保护网。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响彻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最强音。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中国健康现代化水平达到新高
为了记录各地健康中国行动的生动实践,新华每日电讯曾于2018年举办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推选活动,甄选2017年以来各地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闪光点,福州、银川等5个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南通、延安等6个地级市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2021年,新华社再次主办健康中国促进行动暨年度指数发布大会。本届大会以“筑牢强国根基,共享健康生活”为主题,发布2021年健康中国指数、揭晓2019-2020年“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为健康中国共建共享提供数理依据和鲜活样本。
健康中国年度指数发布(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指标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价,2021年健康中国指数以健康资源、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水平五个维度建构健康中国指数评价体系。2021年健康中国综合指数得分为79.75分,比2020年和2019年分别提高了0.63分和8.37分,提高比例分别为0.8%和11.73%。
大会发布的《健康中国指数报告2021》,通过30个客观指标评价健康中国建设,首次构建了健康中国指数模型,并首次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健康中国建设水平进行分析。
根据该报告分析,健康中国综合指数得分的大幅提升,反映健康中国建设水平的提升。健康中国建设从健康战略到健康规划纲要,再到健康中国行动,真正推动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全民健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大健康行动时代的到来。正因为全民提高了健康意识、提高了全民参与健康行动,全民养成健康行为、健康生活方式,才促进了健康中国水平的大幅提升。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健康中国建设情况也通过2021年健康中国指数得分得以反映。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的健康中国指数得分位列前五名,而重庆、新疆、湖南、黑龙江、吉林则是健康中国建设进步指数排名前五位。
《健康中国指数报告2021》还从健康现代化水平分析健康中国建设在世界上的水平,提出中国健康指数在10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处在第5位,有以下几个指标表现突出:中国的社会医保支出占政府卫生支出比例为67.9%,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处在第1位;中国的每千人口病床数为6.46张,在中等偏上国家中处于第3位;中国的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6.7岁,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处于第4位;中国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在人口中的百分比为0.000400895%,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死亡人数百分比最低。
报告进一步对世界银行发布的截至2020年美国、英国、德国等16个高收入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指出:中国的健康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指标中,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社会医保支出占政府卫生支出比例”“每千人口病床数”“劳动参与率”“失业率”“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在人口中的百分比”等6个指标已进入到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据介绍,健康中国指数与中国健康城市指数评价体系,构成了覆盖全国并分类分层的指标体系,精准测量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长项与短板,帮助各地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使全民能共建共享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