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防洪涝灾害需建立协同机制

(记者 韩章云)今年以来,中国中部省份河南、山西等地遭遇罕见强降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汪自力提到,黄河下游滩区既是黄河滞洪沉沙的场所,也是上百万民众赖以生存的家园,防洪运用与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

水利专家:防洪涝灾害需建立协同机制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17 20: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河南新乡10月17日电 (记者 韩章云)今年以来,中国中部省份河南、山西等地遭遇罕见强降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城市如何与水相处?城市洪涝防治亟须补哪些课?17日于河南新乡举行的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分论坛——“水利安全与灾后重建论坛”上,专家学者提出建立和完善“协同”体制机制、排蓄并重、大数据监测等策略。

当前,黄河正在发生罕见秋汛,保黄河安澜是目前黄河流域各省份十分紧迫的工作。在黄河岸边守候了半个多月、刚从小浪底水库赶到论坛现场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汪自力介绍说,经过不间断的监测及各方的努力,目前黄河水况相对稳定。

汪自力提到,黄河下游滩区既是黄河滞洪沉沙的场所,也是上百万民众赖以生存的家园,防洪运用与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他认为,在将滩区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应以流域管理者为中心,建立和完善“协同”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落实黄河流域“协同推进大治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王富强教授指出,除了极端自然天气,快速城市化也导致城市洪涝防御能力被动下降。他解释说,城市建设侵占了洪水通道和雨洪调蓄空间,城市下垫面硬化改变地表径流数量和过程,原有城市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同时城市拥有大量下凹式立交桥,这些因素叠加导致一些城市洪涝灾害易发频发。

在城市防洪减灾对策上,王富强认为应全力推进城区提防、河道、管网、泵站等防洪能力工程建设,同时也要改造和提高城市管网排涝能力。在城市雨洪调蓄及利用方面,他建议改变排水规划设计理念,由以排为主为排蓄并重。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明恩认为,城市建设防洪除涝提升工程的同时,也应利用智慧水利管理平台,对城市洪涝进行实时监测及预报预警。

“通过水灾害监测评价分析、模拟预测、风险动态预警等积累的数据,能够对突发水灾害进行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张明恩认为,当前大数据对城市防洪除涝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城市智慧水利管理平台的建设。(完)

(韩章云)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