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扩招两成招录3.12万人

昨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公告》。华图教育联席主席郑文照指出,国考近年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人数,由2019年的39.17%,2022年上升至67.3%。

2022国考扩招两成招录3.12万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10-15 09: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昨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公告》。公告显示,本次招考共有75个部门、23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3.12万人,相比于2021国考扩招21%。考生们可于2021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通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提交报名申请, 11月28日,公共科目笔试将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扩招之外,此次国考还将首次设置三类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同时将突出考察考生多个维度的政治素养能力。

扩招更利于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

据了解,此次招考共有75个部门、23个直属机构参加。涵盖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本级)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四大系统。共计招录31242人,比去年增加了5516人,扩招21%;提供16745个职位,比去年增加了3573个。据中公教育统计,其中行政执法类招录人数24243人、12430个职位,占比分别为77.6%和74.23%,以最大体量占据榜首之位。

华图教育联席主席郑文照指出,国考近年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人数,由2019年的39.17%,2022年上升至67.3%。从上述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招考政策有向应届生倾斜的趋势,“而今年的扩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疫情影响下促进更多的应届生就业。同时,这些新增的职位多数集中于税务部门,这也是因为税务部门的改革已经完成,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郑文照说。同时,今年的公告中取消了10%-15%针对大学生村官等特殊招录计划,“这也意味着应届毕业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郑文照表示。

行政执法类首次单独命题

2022国考公告中明确说明,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匹配中央综合管理类、市地级以下综合管理类以及行政执法类职位。其中,行政执法类首次单独命题。从长期来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走向深化;从短期来看,2021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自下而上分两批进行,中央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统筹协调推进,务求取得实效。“综合来看,增设行政执法类考试,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顺应国家治理需要的重要体现。”郑文照指出。

从10个维度综合考察考生政治标准

2022国考公告还明确表示,考察工作突出政治标准,将采取实地走访、个别谈话、审核人事档案(学籍)档案、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同本人面谈等方法进行。同时,对政治标准明确了明细,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廉洁自律情况等10个维度来衡量。

同时,2022国考,取消了面试阶段中的专业能力测试,特殊岗位的专业能力测试将在笔试阶段全部进行,郑文照说:“这对于考生而言,备考压力无疑更大,准备公共科目的同时,专业能力的笔试科目复习也需要提上日程,科学备考更加重要。”此外,2022国考增加了调剂实行方案,指定同一类试卷之间相互调剂,让考试更具有公平性。

今起登录专题网站提交报考申请

公告中明确,报考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等。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等可通过考录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2)进行查询。

据了解,本次招考主要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考者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每次只能选报1个职位。11月28日,公共科目笔试将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文/本报记者 解丽

(解丽)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