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9个月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000余起 返还被骗资金4600余万元

10月14日,记者从辽宁省公安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1-9月,辽宁省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000余起、打掉团伙560余个,返还被骗资金4600余万元。

辽宁:9个月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000余起 返还被骗资金4600余万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14 15: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辽宁:9个月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000余起返还被骗资金4600余万元

  10月14日,辽宁省公安厅发布会现场。 辽宁省公安厅供图

中新网沈阳10月14日电(记者 王景巍)10月14日,记者从辽宁省公安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1-9月,辽宁省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000余起、打掉团伙560余个,返还被骗资金4600余万元。

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严重影响民众安全感。辽宁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李泓锦表示,今年以来,通过对全省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形势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总结出辽宁目前较为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刷单返利类、贷款类、冒充客服类、杀猪盘类和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据李泓锦介绍,刷单返利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多种渠道发布高额佣金的虚假兼职广告吸引被害人上钩,要求受害人进行虚假购物刷单操作,从而骗取被害人钱款的犯罪类型。此类案件的易受骗群体多为学生、宝妈和待业群体等。

贷款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以提供各种低息、免息或者快捷审批贷款为由,骗取被害人钱款的诈骗类型。此类案件的易受骗群体多为无业、个体和创业群体等有贷款需求的人群。

冒充客服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网购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快递客服、买家、平台客服等联系被害人,谎称被害人购买的物品出现问题,以可给予被害人退款为由,诱导被害人泄露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将被害人银行卡内钱款转走的诈骗类型。此类案件的易受骗群体多为经常网上购物的群体。

“杀猪盘”类诈骗案件是指诈骗分子通过交友平台寻找诈骗对象,再通过社交软件以虚假身份与被害人“谈恋爱”获取被害人信任,后诱导被害人到事先搭建的虚假博彩网站及股票、期货等投资平台进行投资,最后将网站、平台关闭,达到诈骗被害人钱财的目的犯罪类型。此类案件的易受骗群体多为大龄未婚、离异单身男女,女性被骗比例较高。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是指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以被害人名下的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之名,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或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从而达到诈骗目的的犯罪类型。此类案件易受骗群体为防范意识较差的人群,以女性和老年人居多。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唯一需要被害人配合才能完成的犯罪,是可防性犯罪。只要广大民众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骗子就无法得逞。”为此,警方提醒广大民众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在转账汇款时一定多加核实,谨防被骗!及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电话、短信预警功能,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学习防骗知识。同时,公安机关也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坚决打赢这场“反诈人民战争”!(完)

(王景巍)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