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以“传承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电影人文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顺利举行。该论坛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以及蚌埠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和光传媒、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承办。知名电影人、权威媒体专家齐聚龙子湖畔,共同探讨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发挥电影的文化载体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坛现场大咖云集,邀请到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创始人,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曹寅,国际知名导演唐季礼,太湖论坛常务理事、和光传媒董事长龙会磊等众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文明互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面对疫情困局,中国电影强势突围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曹寅在致辞中指出:“面对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国电影业在全球率先复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曹寅用一连串数据细数中国电影在疫情大考中的表现。不光是2020年中国电影取得过世界电影票房第一的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国庆档七天内,中国电影票房依然数据傲人,全国电影总票房近44亿人民币,其中《长津湖》以超过32亿的票房打破了国庆档影片票房纪录。他强调:“当前,中国电影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电影强国建设的征程已经开启,前景光明,未来可期,大有可为。我们要加强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通过中国电影塑造更多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精彩生动的中国故事,让中国话语、中国叙事更接地气、充满灵气、能聚人气,让更多的人在欣赏电影中,感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导演尹力对中国电影的飞速进步深以为然:“倒退十几年前我们每年的电影票房是9-10亿,这么多年我们既是快速发展的目击者,也是参与者,作为中国的电影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他认为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原因有三点:“一是来自于党和政府不断的提出保护民族电影的这些法规和政策;二是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艰苦奋斗,不断拓展艺术创作空间的结果;三是观众,特别是年轻的电影观众对国产影片的支持。”
如何把中国电影做得更强 提高国际传播力
“中国现在正在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个历史定位也就对电影艺术提出了迫切要求。”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创始人,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认为当代电影人重担在肩,“中国迫切需要更加了解世界,世界也迫切地要了解中国。”严昭柱相信电影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载体,是很好的沟通桥梁,号召广大电影人一起贡献智慧,承担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责任和使命。
那么,中国电影如何才能做得更强,提高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认为,宏观上看要从国家层面到各个民间团体、组织上,进行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此外,“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电影人要拿出精品来,拿出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艺术作品。归根结底,只有艺术质量拿出来,才能够走出去。”
著名演员、导演、编剧徐峥对此深有感触,当《我不是药神》在国外放映时,他发现外国观众和中国观众一样共情。他相信当人性的力量发挥出它的温暖,发挥出它的光芒时,电影工作者透过电影的载体来完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你不管拍什么样的电影,其实你无非是要描述人类的命运。那么在人类的命运和命运之间寻找到一种共同感,其实就是我们所有在做剧本的时候要去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共情。”
在传承中创新 传播中华璀璨文化中国电影未来十分可期
今年是世界电影126周年,也是中国电影116周年。在寄语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未来时,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认为扶持年轻的电影人非常重要。未来的年轻人就要扛起中国电影在世界竞争中的大旗。
作为创作者,尹力表示: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进而精神上得到震撼才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光。他呼吁年轻人们放下手机,多看书,多捕捉真善美。
作为青年一代的电影人,黄晓明相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展示中华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之外,也把新时代的新面貌展现出来。”
作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代表人物之一,导演唐季礼从自身经验出发,希望中国电影人可以更多接轨国际,通过学习技术、文化交流、跨国合作,提升电影水平;同时希望更多地吸纳优秀人才为中国所用,拍出更多优秀的电影,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对当代电影人发出呼吁:“希望我们的电影人永远保持前进的锐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