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提示:警惕“以房养老”骗局

近期,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出现借“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受害者损失惨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地区陷入涉房理财陷阱的房主就超3000人,且大多为老年人。

中消协提示:警惕“以房养老”骗局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13 15: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期,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出现借“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受害者损失惨重。13日,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老年人小心投资理财圈套。

中消协称,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老年人一般都会存有一些积蓄。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老年人掌握的理财知识和信息不充分等特点,打着各种项目的旗号,以“高额回报”为诱惑,布下了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诱惑中了圈套,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据中消协介绍,“以房养老”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贷款,然后将贷到的款项投资于号称每月可得10%—15%的高息“理财项目”,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理财公司。最初每月老人能收到相应的回报,但没过多久,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地区陷入涉房理财陷阱的房主就超3000人,且大多为老年人。

对此,中消协建议老年消费者:一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并积极与子女沟通,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

二要去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者理财合同,了解理财产品的类型、风险等级、是否保本、预期收益率、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流动性安排等详细情况。

三要按照要求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合测评结果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注意适度投资、分散风险,既不要“押 上全部家当”, 也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四要警惕高息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不轻信商家任何“低门槛、高回报”的宣传,不购买通过理财群、旅游、讲座、电话或者上门推销的理财产品,不购买资金去向不明、投资业务不清、先交钱再找项目的理财产品, 防止血本无归。

此外,中消协还就其他领域消费进行提示:购药要选正规渠道,保健食品认准蓝帽;警惕低价旅游陷阱;远离非法会议营销,防范各种电信诈骗;消费之前做足功课,遇到纠纷理性维权。

(谢艺观)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