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梅铁路开通运营 推动老区振兴跑出“加速度”

结束了宁化、清流等闽西革命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促进了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间的交通联系。

浦梅铁路开通运营 推动老区振兴跑出“加速度”

来源: China Daily
2021-09-30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30日北京电 2021年9月30日,新建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宁化、清流等闽西革命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促进了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间的交通联系。

项目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正线全长162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铁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建宁县北、建宁南、宁化、清流、连城、冠豸山等16座车站,其中新建车站14座。其中宁化站和清流站与兴泉铁路共站。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设)作为项目总体设计单位,为闽西人民奉献一条“红色”、“振兴”、“环保”、“绿色”、“智能”的精品铁路。

据中国铁设浦梅铁路指挥部指挥长丁顺均介绍,浦梅铁路通过连接向莆铁路、赣龙铁路,对完善福建省铁路网布局,扩大环闽铁路圈,进一步带动福建闽西北地区特别是老区、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沿线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之路

浦梅铁路沿线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如建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全国重点中央苏区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建宁战斗、生活过。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拥有红军医院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连城是闽西著名的革命老区,《古田会议决议草案》就是毛泽东同志在连城新泉村的“望云草室”写下的,著名的松毛岭战役便是在地此打响。

浦梅铁路的开通运营,串起了赣闽两省的红色精神血脉,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让更多游客来感受赣闽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对促进赣闽两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区域融合发展,推进两省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振兴”之路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过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是闽西革命老区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客观实际。宁化、清流等原中央苏区县都没有铁路通过,人民出行不便,内联外通功能较弱。随着浦梅铁路的开通,将加大改善老区的出行,让交通的“痛处”变“通途”。

中国铁设在线路设计中,让铁路在宁化、清流特意拐了一个弯,让沿线老区最大范围的纳入铁路网,并且在水茜镇、杨源乡等乡镇都设可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极大促进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浦梅铁路将带领老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环保”之路

浦梅铁路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形上是一条典型的山区铁路。设计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桥隧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大桥长隧等工程建筑物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之路

浦梅铁路沿途都是青山绿水,蓝图白云,风景优美,建设中专项开展了绿色通道方案设计,营造了“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

在铁路站房设计中融入了当地人文自然元素,形成了铁路车站与自然环境交相呼应的唯美画卷。例如建宁南站设计融入建宁作为“荷花之乡”的特点,通过屋面弧形屋顶、廊柱莲花柱头、柱墩等运用莲花造型,远观建宁南站房就如一朵盛开的美丽莲花。在水茜车站站房的整体造型,以及细部的立柱、檐口、窗花、斗拱等融入当地廊桥、民居元素,创造出“古韵新作”。

“智能”之路

浦梅铁路客票系统采用全面电子客票方式,检票口验检合一,采用面部识别技术核对人、证、票,检票口设有柱式检票机,可实现护照、港澳通行证等多种证件识别,满足旅客智能化出行的需求。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