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铁路运输产品供给进一步优化,客货运输服务更加便利高效。(9月28日 《人民铁道》)
铁路在全国公共交通运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意义重大。然而,调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涉及到铁路大数据、客流大数据、货流大数据、车辆大数据……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秉承安全、科学、高效的严谨态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科学技术手段为全国“一盘棋”铁路调图赋能提质。
大数据确保铁路调图的安全性。铁路运行,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旅客看到的或许只是一张简单的运行图,但其背后有极其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铁路新旧图交替期间,安全隐患易发,运输、客运、机务、车辆等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极有可能带来沉重的教训,要借助大数据对以往出现过的所有问题逐一进行排查、整改,又要通过分析铁路调图大数据提高安全预判能力、应对能力,通力合作确保铁路调图安全有序。
大数据提高铁路调图的科学性。每一次调图,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不能理所当然,更不能脑门一热决策,而要依靠大数据提高铁路调图的科学性。比如,一些人口密集、客货运量大的地方,一到周末、节假日客流量猛增,给铁路运输带来不小的压力,这就需要根据客流大数据以及重要节假日客流数据模型的预测,科学制定周末图和日常图,在客流量高峰期加开列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总而言之,就是统筹新线和既有线运输能力,科学制订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提升路网整体功能和运用效率。
大数据增强铁路调图的精准性。铁路调图是一门精细活,成败系于细节,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在科学分析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旅客出行规律、保障铁路安全有序运行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发挥铁路运输绿色环保优势、价格优势,不断加大“公转铁”“散改集”力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要坚持普惠服务和差异化服务相结合,适时调整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车次,并提高公益性“慢火车”开行质量,更好满足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出行需求。
期待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赋能提质的基础上,铁路上下步调一致把此次全国铁路调图调出服务民生实效,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李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