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彻底解决芯片短缺问题 美国或祭出”杀手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8 17: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9月28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计算机芯片短缺状况抬高了新车和二手车的价格,同时还造成电子产品发货延迟,以及美国经济从2019年新冠疫情的复苏脚步。

芯片短缺问题:汽车厂家首当其冲

汽车行业首先感受到芯片短缺带来的痛苦。9月初,由于芯片短缺,通用汽车对北美的大部分工厂停产一两周。新冠确诊病例的激增使得供应问题雪上加霜,最明显的是在半导体工厂所在的东南亚地区。

由于生产中断,汽车经销商库存车量极少,消费者也不得不为购买汽车支付更高的费用。

以新泽西州马赫瓦的一家福特汽车经销商为例。该经销商通常有300辆新车在手。如今,由于生产中断,库存只有大约十几辆。该企业销售经理亚伦·林格斯(Aaron Ringus)在本月早些时候表示,这种情况前所未有。

新车供应不足也促成了二手车价格的飙升,同时,租车公司也坚称不愿出售汽车。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白宫主持计算机芯片制造商和用户的会议前表示,问题很严峻。所有人的生活有开关的东西都需要半导体。比如手机,汽车,周边所有的电子设备。半导体问题将圣诞假期构成挑战,因为届时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游戏机、个人音箱等产品的需求会激增。

根据咨询机构艾睿铂的数据,芯片短缺以及其他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可能会使全球汽车行业今年的销售额亏损高达2100亿美元。这几乎是该机构在5月时预测的两倍,那时许多汽车业高管希望芯片短缺的最糟糕时期能在年中时结束。

全球计算机芯片短缺局势主要是由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造成的,但这种关键组件的短缺现象也暴露了美国错综复杂的供应链中一个明显漏洞,多年来一直在恶化。

前担任过风险投资家、现罗德岛州州长雷蒙多认为,现在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长期以来美国没有在半导体行业投入资金。美国曾经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引领世界,但现在不是了。

情况确实如此。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数据,美国2020年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下降到了12% ,比1990年的37%进一步下降。该组织将锅甩给了外国政府提供的“大量”补贴,认为是这些补贴使美国处于“竞争劣势”。

拜登政府推动美国国会此前通过一项价值52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法》法案,鼓励美国增加半导体的生产和研发。该法案于6月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但尚未在众议院进行表决。

不过,美国政府的这项法案对目前的芯片短缺现状没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芯片短缺的情况正在加剧美国通货膨胀,让消费者感受到价格上涨的冲击力。

美国准备祭出“杀手锏”:逼芯片厂商交供货信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指出,美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会面临诸多挑战,芯片短缺便是其中之一。

鲍威尔在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一些行业内,近期的供应不足抑制了经济活动。其中,汽车行业尤为严重,全球半导体的短缺致使汽车生产大幅削减。

更不幸的是,半导体供应问题没那么快消失。雷蒙多直言,到明年,芯片行业仍然处于苦苦挣扎的局面,直到能够真正解决一些瓶颈问题为止。虽然情况不会格外糟糕,但在2022年之前不会恢复正常。

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帕特基尔辛格警告称,这种短缺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甚至可能延续到2023年。

雷蒙多承认,这个时间表“并非不可能”,并要求政府官员“要努力做得更好”。

为了解决供应问题,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政府于23日召集了芯片制造商和苹果、微软及通用汽车等芯片使用厂商开会。

在一份声明中,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赞扬拜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美国芯片生产和创新的决定性措施”,包括与行业领袖会谈和支持《美国芯片法》。

拜登的官员们还开通了一条快速反应热线,让企业能够立即向政府报告因核辐射爆发、极端天气或森林大火等造成的破坏。

在线上举行的白宫峰会期间,雷蒙多还要求半导体行业向联邦政府提供更多有关其复杂供应链的信息。自愿开展调查是以便于确保计算机芯片到达需求地,并对潜在的瓶颈有更多的可见性。白宫官员表示,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消费者需求加深了解,进而吸引更多私人投资以建设新工厂。

雷蒙多表示,大家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知道芯片要运往哪里,瓶颈在哪里,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峰会期间,美国商务部表示,雷蒙多提醒行业高管,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

雷蒙多称,现在正在发出友好请求,希望大家遵守。如果大家不这样做,她们将不得不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编译:魏兴慧 编辑:王旭泉)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