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为王其凯:抓住时代风口 逐浪“互联网+”时代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9-23 16:53
2021-09-23 16: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已步入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互联网应用正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家领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中国社会深刻变革。

在“互联网+智慧城市”领域,有着这样一家专注于用 “互联网+”手段提供信息惠民顶层设计与应用创新的整体信息服务公司——北京可为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可为”),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北京可为先后获得 “ ‘互联网’+政务最佳解决方案奖年度影响力企业”、“最佳信息服务创新企业”、“‘互联网+’基层创新奖”等多项国内有影响力的IT重要奖项,并且具备双软企业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行业积累与荣誉奖项对应的,是北京可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其凯给我们讲述的荜露蓝蒌、稳步前行的变革故事。

王其凯曾就职于中国电信、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并有着全球最大网络科技公司思科15年的高管背景,曾主导千万级以上及近亿级的大型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的顶层设计和项目管理,有多个千万级智慧城市项目经验和复杂综合性信息项目设计管控经验,这使得北京可为在发展历程中,在顶层设计、产品研发、系统服务、工程运维等多个方向一直具有国际国内领先企业成熟管理模式与经验。

王其凯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其凯从公司发展的角度,逐步建立了一支由销售、软件研发、产品设计、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运营等全流程业务部门组成的团队。经过了初期的几年研发积累和商业验证,北京可为逐步聚焦在“互联网+市场监管”、智慧党建、社会治理等几个核心方向,在全国各地省、地市、县区尤其是中国基层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应用创新方面研发了一系列拳头产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增加,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硬刚需与发展保证。在我国基层社会,市场监管最小单元——市场监管所,承担着近70%的市场监管实际工作。而国家原工商总局、食药监总局和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三局合并后,人员编制并未扩充甚至反而缩减,这样基层监管力量与监管对象数量形成了巨大差距。平均下来,基层一个监管人员需要管理服务1,000到1,500的市场主体,工作负荷沉重,经常疲于应对。

尤其是近年疫情对全球形势带来的冲击,我国加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是对通过信息科技手段提高市场监管效能、释放有限的监管人力提出全新要求。

王其凯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代窗口期,正如他自己所说:“寒冬的时候是最好的修炼内功的时候”,利用疫情带来的市场节奏放缓、经济复苏低谷期,带领团队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快速迭代升级,建立了针对市场监管所日常监管检查、抽查过程的智慧监管移动工作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从针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关乎消费者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的日常检查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研判、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通过机制的变革与基层减负推动整体行业的监管效能提升和信用监管的精准化,赋能监管队伍,强化消费者监督,夯实主体责任,助力决策管理。

在公司业务的推进发展中,王其凯在多地进行充分深入的市场调研,在不同省市市场探索建立渠道合作伙伴,并分别在长沙和石家庄设立子公司,分别负责华北区与华南区业务,完成公司扩张。目前,北京可为在湖南、河北、贵州、陕西等多个省市市场监管、智慧党建、社会治理、智慧社区等各领域合作项目陆续落地,在我国基层最后一公里的“互联网+”变革与探索积累了浓墨重彩的独特可为经验。

北京可为成立八年来,始终秉承“信息驱动创新,智慧链接未来”核心理念,以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信息惠民应用创新为战略方向,致力于履行“互联网+”、智慧城市及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我国基层社会信息化服务创新实践。在北京可为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王其凯从公司战略决策层的层面出发,凭借多年对市场的敏锐眼光和深度调研,精准地抓住了每一个发展的方向,确认目标潜心钻研,推动北京可为各个业务板块的全面高速发展。

近年来,北京可为发展势头迅猛,并正在尝试将深厚的行业积累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北京可为将继续专注于信息资产这个未来的战略资产的价值驱动,以基于信息获取、互联互通、合作协同为核心进行应用创新,不断推动自身企业、客户、合作伙伴乃至我国区域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