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馆呈现脱贫攻坚后满满幸福感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9-17 17:02
2021-09-17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6日,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博览会开馆,凉山州展馆呈现的是脱贫攻坚后的凉山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满满的幸福感氛围。凉山丰富的矿产、工业、农业、旅游、能源资源也引来了许多现场观众及投资商们的看好与点赞。

走进凉山展馆,“新起点、新机遇、新征程”几个大字非常醒目,展厅主要呈现凉山五张名片:人类战胜贫困的奇迹地、东方“休斯顿”、全国绿色农业发展最适宜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地。

据悉,凉山地处北纬27度线,年均日照时间最长达2560小时,被誉为天然“绿色大棚”,已建成生态林业基地2300万亩,“果薯蔬药”基地600万亩,年出栏猪牛羊900万头(只)以上,建成全国优质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州和最大的马铃薯、苦荞麦、石榴等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南菜北调虣菜基地,被授予中国“茧丝之都”“苦荞之都”等称号。

“食天然、品自然”是凉山的金字招牌,已创建“大凉山”“三品一标”农产品156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8个,西昌葡萄、会理石榴、会东烤烟、宁南茧丝、德昌桑椹、雷波脐盐源苹果、金阳青花椒等畅销全国。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年均温度17~22℃,州府西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邛海湿地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保护湿地。这里有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A级景区51个、4A级景区14个,金沙江皎平渡—冕宁彝海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而邛海、泸沽湖、螺髻山等景区更是闻名中外。

展馆内,现场制作银器的老匠人勒古沙日是布拖县乐安乡波洛村4组人,为14代银器制作传承人。现在日子好过了,制作银器的人也多了起来,在采访中,他说道:“我们村里的许多人都住进了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美姑绣娘吉克日地在现场进行刺绣表演。凉山绣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把传统文化又与脱贫产业实现了结合。她们居家就业,照顾了家,又有了稳定收入。她只是凉山绣娘的一个缩影,绣娘们一针一线维系起了家庭生活,绣出了脱贫致富的新天地。

凉山把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也呈现在展馆,展馆里彝器制作、彝绣制作、陶器制作吸引许多人驻足。来自南充市的吴春雷在凉山展馆仔细观看凉山彝绣产品,他赞叹:“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博大精深,每个民族都有独有文化。”

据了解,此次共有29家企业60多种商品以州级为单位进行展示。金秋时节,正是凉山丰收时节,石榴、苹果、葡萄、芒果、梨子等等都展现在人们面前。丰富资源,令投资者看好凉山。成都智慧超市马晓军也来物色凉山农产品,他说:“凉山农产品非常优质,我们想选择一些凉山产品进入我们超市。”凉山的矿产资源也吸引许多人寻找合作空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