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火锅,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是无人不知。而提到杀牛场火锅,更是大多数老重庆人,50后,60后,70后常常念叨的。
自从我第一次吃重庆火锅起,对火锅的世界充满着好奇。
重庆火锅,最早竟源自嘉陵江的纤夫?!
重庆是个很有历史沧桑感的地方。只是常年雾霾较重,两江环抱,四面环山,湿气不易散出。怎么办?聪明的纤夫们就用辣椒和花椒来清除体内和城市所聚集的湿气。
嘉陵江上的纤夫终日以木船为家,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全部在船上解决,吃饭自然没得讲究,一口锅、几副碗筷便不错。他们索性将各种食物一同放入锅里煮,并给这种吃法起了个喜庆的名字——“连锅闹”。
作为社会的最底层,纤夫们消费不起肉食,而每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他们不得不寻找高能量的食物作为补充。凑巧重庆的屠宰场大多聚集在江边,那些市民们不屑的禽类下水都会被直接丢掉,这反倒成了纤夫们求之不得的“加餐”。
纤夫们将鸭肠、黄喉、毛肚等洗净后一起“连锅闹”,为了除腥,在锅中放入大量的辣椒和花椒,这便是重庆火锅锅底的雏形。而这些食材对汆烫的时间特别有讲究,一旦时间过长就变得难嚼,比如“毛肚要刚好起泡泡,鸭肠要刚好起绞绞”,纤夫们只能守在炉边一边涮一边吃,便有了今日火锅的吃法。这种办法被达官贵人知道后,他们就加入了各种好的佐料,由此火锅就正式登堂入室了。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重庆最早的火锅油碟。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一罐罐低调而又遍布川渝火锅江湖的火锅油碟——馨田火锅油碟。
火锅油碟的制作和香油蒜泥蘸料的调配
在重庆,油碟里的香油是怎么制作的呢?以馨田火锅油碟为例,其香油由优质芝麻低温压榨制作而成。低温压榨,是指原料不进行热处理作业,在常温或低于常温的条件下榨油。
馨田火锅油碟才有的低温压榨技术,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一般流动摊贩做不来。低温压榨技术的油在60℃左右,这样保障了原料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不流失。
调配火锅蘸料时,只需一罐馨田火锅油碟,外加2勺蒜泥即可。
馨田火锅油碟可保护肠胃、降低辣度
馨田火锅油碟主要是采用蒜蓉、芝麻香油和其他植物油调制的,芝麻油含量大约为10-40%,这样才不会压制锅底的味道。
而馨田火锅油碟中的香油还具备润肠保护肠胃的作用,能够降低食材的辣度。其中的蒜泥,还能够起到提鲜杀毒的作用。说到底火锅的成败,不过一碗香油碟的讲究。
重庆火锅店一般的油碟都是麻油配上蒜泥,吃火锅就应该是这样: “放其他作料就不是单纯的火锅味了” 。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明白了“麻油+蒜泥才是真爱”这句话意思;因为这么多年来重庆火锅已经习惯了这个味道,加了其他作料感觉特别怪。变迁的时光,不变的重庆火锅,这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