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6600万年前大灭绝事件或增蛇类物种多样性

(记者 孙自法)66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对地球生态及生物演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演化研究论文称,66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或许迅速丰富了蛇物种的多样性。

国际最新研究:6600万年前大灭绝事件或增蛇类物种多样性

来源:中新网 2021-09-16 06: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66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对地球生态及生物演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次大灭绝事件虽致地球上逾七成物种消失,但蛇类物种却“因祸得福”、不减反增。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演化研究论文称,66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或许迅速丰富了蛇物种的多样性。

该论文指,虽然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导致地球上约76%的物种消失,但一些脊椎动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后来反而增加了。不过,此次大灭绝事件对蛇演化的影响一直不太明确。

为此,论文通讯作者英国巴斯大学尼古拉斯·朗里奇(Nicholas Longrich)、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凯瑟琳·克莱因(Catherine Klein)和他们的同事,通过整合115个未灭绝蛇类之间的演化关系、DNA的突变发生率以及已成为化石的和未灭绝的蛇类地理分布等数据,重建了蛇的演化历史。他们发现,虽然只有6个蛇类谱系在大灭绝事件中活了下来,但蛇物种的多样性在大灭绝事件发生时期出现了增加。他们还发现,蛇的体形和大小的范围在大灭绝事件后有所扩大,还包括非洲巨蟒和泰坦巨蟒的演化。

论文作者表示,6600万年前大灭绝事件发生时,包括源于亚洲的蟒蛇和蝰蛇在内的蛇类,以及现今拟珊瑚蛇、细盲蛇、盲蛇在内的蛇类都发生了演化。

他们总结认为,蛇无需频繁摄食的能力加上大灭绝后天敌和捕食者的灭绝,或许是让蛇得以幸存和物种逐渐丰富起来的原因。(完)

(孙自法)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