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昨天是第37个教师节,今天又迎来第22个世界急救日。在这个特别的时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宣布将联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红十字会,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向北京地区学校捐赠“应急救护一体机”,一体机配有AED和急救包等,逐步在北京市中小学及普高全覆盖。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召开2021年“世界急救日”新闻发布会
捐赠设备,暖心守护师生生命安全
2019年5月7日,清华大学校内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一名突发心脏骤停的大一学生,成功被同学使用宿舍楼内配备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从鬼门关救回人间。在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54万,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3%,每次成功救援的背后,资源与信息流通都缺一不可。
2021年世界急救日的主题是“做学校社区的急救英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3500万元,推进“应急救护一体机”进校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联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红十字会,为北京中小学及普高配置“应急救护一体机”,提升校园急救水平,夯实校园安全保障能力。此次捐赠的“应急救护一体机”将进一步链接校内外,响应学校与周边社区的急救需求。同时,依托为学校配备的一体机,还将为学校和周边社区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倡导社会公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
8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SSV)联合在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开展“小小急救员”培训课程
科技创新,探索应急救护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从AED设备到急救员都较为缺乏,短期内难以补齐,让现有资源充分得到调配,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途径之一。因此,除硬件层面的设备捐赠外,今年7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还与腾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依托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SSV)的向善实验室群研发“急救宝”,发挥腾讯科技与产品能力,共同打造应急救护公众服务系统,探索变“偶遇式急救”为“网约式急救”。
根据构想,“急救宝”系统可以实现全国AED设备、急救志愿者基础信息的接入管理、可视化呈现,打通应急救护设备与急救志愿者“两座孤岛”,建立社会化互助网络,实现突发情况下快速定位呼救、实时响应,提高现场施救的应急效率和救护能力,用科技手段助力解决应急救护难题。
这是一次针对我国现有条件下,利用互联网产品解决方案主动寻找适合中国的应急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