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万中国教师,这些好消息请查收!

涨工资、减负担、增保障……近年来,一系列面向教师群体的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切实保障了教师队伍的权益和待遇,重振“师道尊严”。

@1792万中国教师,这些好消息请查收!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9-10 07: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近1800万中国教师迎来自己的节日。涨工资、减负担、增保障……近年来,一系列面向教师群体的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切实保障了教师队伍的权益和待遇,重振“师道尊严”。

把工资提上去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是近年来社会聚焦的话题。

早在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就提出,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今年9月1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透露,全国2846个区县均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目标。此外,各地都在建立两大机制——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及义务教育教师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

此外,去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具有高级职称、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至退休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尤其是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要加大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力度,促进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把负担减下来

当填表、评比、抽调……成为教师的日常,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教师额外负担加重,不少教师不胜其烦。

2019年,国家层面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教师还存在负担较重的问题,如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有的布置随意等。

据此,多省份也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从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等五大方面为教师减负。

今年1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目前全国各省份基本上都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督察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等重点事项开展集中调研和专项整治,切实减轻与教师无关的事项,激发教师聚焦主责主业,潜心教书育人。

教师的队伍在扩大

按照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现有专任教师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 其中,乡村教师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实,为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通过 “特岗计划”“三支一扶”“优师计划”等政策,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乡村教师队伍。

“特岗计划”实施16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08亿元,已经为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达103万人。

“优师计划”指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该计划自2021年开始实施,优师计划学生到校后,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

此外,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招收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的高等学校从2021年起,可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教师岗位的保障在增多

教师入编制是吸引很多人从事教育行业的重要因素,也被视为保障教师权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无编可进”。

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多地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市域内调剂力度,向中小学教师队伍倾斜。同时,尝试对编制进行动态调整,完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缓解用编矛盾,切实解决中小学教职工缺编问题。

此外,在针对教师的补贴方面,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宋家乐近日介绍,今年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配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从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中安排6.25亿元资金实施励耕计划,资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园、中小学(包括中职学校)教师,资助标准为每人1-5万元。

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教师,以及因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师生不受不法侵害等见义勇为导致重伤、致残甚至牺牲的教师按照2-5万元的标准进行重点资助(不超过总资助人数的4%)。

此外,教师们还拥有专属培训——“国培计划”,即专门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校长等进行培训。据教育部介绍,“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700万人次,中央财政在“国培计划”上累计投入203亿元。“十四五”期间,“国培计划”将重点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骨干教师校长培训,计划培训教师校长不少于400万人次。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