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新文旅人才建设“痛点” 全国专家荟萃乐山“对症开方”

2021-09-06 16: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应当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或独立建立研究机构、博士后工作站,组建旅游企业的外脑、专家库;推动实行柔性引才政策,鼓励通过导游业务培训和考核的专业人才以兼职导游形式进入导游队伍。”9月4日,中国文化旅游人才暨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峰会在四川省乐山市举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在峰会上作如是表示。

峰会现场

巴蜀文化和旅游人力资源产业联盟签约现场

本次峰会以“聚焦文旅产人融合·推动大峨眉旅游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政府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有关企业负责人等荟萃一堂,共商促进文旅产业升级、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大计。

峰会发布《2021大峨眉旅游人才发展白皮书》

“文旅产业以人为核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社会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具有显著拉动作用,是国家转型发展的重要动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士秋在峰会远程直播中表示,在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新形势下,文化和旅游消费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强劲的动力。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达1.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9%。中国文旅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旅游产业人才总量普遍不足,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不够等问题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

如何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文旅人才队伍?吴江建议,应当创新旅游人才培训方式。探索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展培训,鼓励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完善网络教育平台;推进国家和地方培训基地的课程共享;拓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抓手,鼓励开展范围更广、层次多元、形式多的比赛和评选活动加大各级各类大赛创新要素比重,探索引入旅游创业类比赛项目。

峰会现场

针对行业“痛点”,本次峰会还由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和四川文化旅游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发起和编撰的《2021大峨眉旅游人才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建议,针对一线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现象,可有效衔接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学历提升培训行动,基于旅游业淡旺季现象,可灵活采用“旺工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可面向全体从业人员、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各业态经营点以及景区对客服务重点岗位,定期、多形式开展服务质量提升的宣讲、培训及工作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