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莎·托普奇(Alisa Topchiy),23岁,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究生在读。2019年代表俄罗斯参加首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国际英语演讲比赛暨“一带一路”青少年英语演讲比赛。2015年起成为圣彼得堡国际协作组织一员,2020年与圣彼得堡国际组织主席一起组织第二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国际英语演讲比赛暨“一带一路”青少年英语演讲比赛俄罗斯圣彼得堡选拔赛。定位自己是“国际公民”。在第三期“少年会客厅”节目中,阿丽莎分享了自己和中国饺子的故事,“最关键的不是食物,而是我们在一起品尝、聊天和学习的那段美好时光。”
当我们谈论一个国家的文化时,通常避不开其饮食文化。如果没有品尝过一个国家的菜肴,就不能说你了解这个国家。
初来乍到中国,我发现这里的传统食物新鲜又有趣,和我在俄罗斯习惯吃的食物迥然不同。依稀记得有一次,我的中国朋友带我和其他几个留学生去了一家中国餐馆吃饺子。
通常来说,俄罗斯饺子只有肉馅儿,而中国饺子则不同,有着各式各样的馅料。当时,我们点了几种不同口味的饺子。中国朋友告诉我们,有些饺子是鱼虾馅儿的,我立即表示完全可以接受,因为我喜欢吃虾。
饺子上来后,我们开始品尝,前几口十分惊艳。后来我们慢慢地吃到了鱼肉馅的饺子,由于味道实在是太特别了,大家都对这个鱼的品种很好奇。从服务员那儿得知,饺子馅里原来是海参,也就是“海黄瓜”,当时大家也都很平静地接受了。但后来,等我们偶然一次机会在网络上看到海参的图片时,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故事的意义何在?其实我想表达的是,食物不仅会让我们的心情产生变化,带来各种奇妙有趣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品尝一个国家的美食时,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与这个国家建立了某种程度上的羁绊。
我很幸运,在中国学习生活的这一个月里,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中国朋友,正是他们带着我品尝了各种有意思的中国传统食物,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善意和温暖。现在我回到了圣彼得堡,每当想念中国时,我就会去中餐馆吃中式传统美食,回忆我的中国之旅,和大家交流分享我的所见所闻。
我希望有更多适合中俄学生参与的跨文化项目,以促进年轻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让大家都能拥有和我一样的欢乐回忆。
民以食为天,民因食相连。我想,最关键的不是食物,而是我们在一起品尝、聊天和学习的那段美好时光。中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有着有趣的食物和美好的人民。我衷心希望疫情能够早日过去,让我们中俄的小伙伴能够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来一场美妙的跨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