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出行“绷紧弦”“拉满弓”需路地协同

为安全出行“绷紧弦”“拉满弓”需路地协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31 14: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安全生产法》的修改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全面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工作,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月28日 人民铁道网)

在高铁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今天,各种难以预见的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交织叠加,铁路建设运营中面临的安全压力和风险挑战与日俱增。在铁路安保区内放飞无人机、破坏损毁铁路设备设施、列车吸烟……涉及铁路运行安全的一些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为我们一再敲响了安全警钟。与此同时,群众对于安全出行的期待值在不断增强,也对铁路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

强化“红线”意识,思想上绷紧“弦”。从近年来发生的铁路安全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不仅仅受到外部客观环境影响,即所谓“天灾”,还有“人祸”的因素,责任人心存侥幸、隐患排查不到位、防范意识薄弱等往往是造成不可挽回局面的主因。对于承载着千万乘客安全出行重任的中国铁路而言,每一名坚守在岗位上的铁路人都不是“局外人”和“旁观者”,只有每一名铁路人绷紧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的弦,才能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自入汛以来,无数铁路人守土尽责、以身抗洪,通过密切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加强水害隐患处所巡视检查、严格落实汛期安全行车措施等,在风雨中守护着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树牢“底线”思维,工作上拉满“弓”。铁路运输连结着千家万户,守护铁路安全不仅事关国家、政府,还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参与。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460个地市政府与铁路建立工作联系机制,22个省份出台铁路安全法规规章,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新局面逐步形成。而在每年的5月26日,各地都会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爱路护路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护路爱路意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对铁路安全工作多配合一点,对守护铁路安全秩序的倡议多理解一点,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不再是一种“美好愿望”,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场景。

相信相信在铁路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共同构筑起守护出行安全“生命防线”和保障运输“安全防线”,在奔向美好生活的征程上,给广大旅客带来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谭媛元)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