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人生实苦。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深陷争权夺利、争夺名位的“名利场”,得了名利,要抱住紧紧不放,任何后退和停滞都会被耻笑,还要经历为争夺而产生的仇恨毒辣、人世间的种种误解、猜忌,不能预测的烦扰、 不能防备的冤屈。圜茸无能之辈,为了衣、食、住、行,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而操心;当权得势之人,要保住他的财富权贵,处心积虑,更得操心。人总是要学会苦中作乐的, 幸福感与贫富无太大关系。贫贱的人,能有点空闲时间看书、 跑步、钓鱼,烧烤加啤酒便有 80 分的幸福;富贵的人,能饱览国内外名山大川、出行时前呼后拥便有 80分的幸福。 人要学会在生活中有所得,学会从后往前看人生的本质、每 个阶段的使命,学会提升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山上有一个寺庙,庙前有一块巨石, 和尚把巨石分成两半,一半做成佛像,一般铺成堂前垫脚石。 百年过后,佛像经受香火愈发灵动,垫脚石经受踩踏愈发瘦小。垫脚石不服,问佛像:凭什么出身相同,你接受供奉, 而我被万人踩踏呢。佛像说:因为你未经雕琢,而我经过千雕万刻,受尽磨难才有了现在的荣耀。
人各有志,可以不追求富贵,但一定要活得有价值,不能给别人、社会添麻烦。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观点:人总是需要锻炼的。人有优异的品质,也有很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需要在火里烧、水里淬,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我们要在忧患中学得智慧,在苦痛中不丢美德。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取得不同程度的效益。香料捣的愈碎,磨的愈细, 香的愈浓烈。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头脑编出各种歪理来支持自己的私欲、贪欲、情欲。这个人过得好,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自己的欲望管理控制得好,纯良本性和意志占了上风,也就是孔孟所说修身的含义了。
人生善恶杂糅,经受苦难锻炼,纯正良心本色,才能有所价值,也就是人生的价值。(彭鹏 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