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新技术”保障中欧班列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7 16: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中欧陆路运输系统发展突飞猛进,为加深亚欧大陆各地区之间的全方位联系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据《人民日报》报道,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4万列,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多种。

自2011年起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在不断受到国内外瞩目的同时,也在国际贸易运输序列中逐渐走出一条“宽阔大道”来,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也许这样认为,铁路就是一条“钢铁巨龙”,除了钢铁机械互相协作造成的巨大碰撞声和呼啸而过的轰鸣声就没有其他了。但是,已经“进化”到现在信息时代的高铁动车已经有了各种智能化和信息化“零部件”,让运输过程更加安全、高效和快捷。就拿中欧班列全面使用的电子施封锁来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全列车监控系统对列车进行全线路追击追踪和状态监控,保障了货物安全和运输安全,相当于给中欧班列加上了一道道保险。中欧班列的发货量之所以从近几年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并且国内外需求一直保持旺盛发展态势,不断“进化”和增强的技术革命是其重要法宝之一。

当前,中欧班列的物联网安全监控平台已经覆盖了中亚、中欧全线的路线地图,为列车在提供全程轨迹追踪和数据分析,让货物运输和交接过程更加安全、透明,为货主提供全方位“保险”的同时,也让这一领域的中国信息技术标准进一步拓展至海外。同时,随着中欧班列所带来的“技术外延”和不断扩大影响力,让中国铁路在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标准等多方面开始向沿线国家不断推进,保障货运运输秩序与增长的同时,也让中国的“软件”和信息应用科技系统在海外获得广泛认可。所以,这些新技术让中国的铁路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还有巨大的涟漪效应,为中欧班列的持续发展和中国在5G应用、智能化、云端化以及大数据等多方面保持了旺盛的国际影响力。

在早些年,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铁路运输:“铁路是不折不扣的‘夕阳产业’,是一种费效比相对较为落后的运输工具。”然而,近十多年来的铁路事业快速发展以及中欧班列的成功,证明了这样的判断是缺乏依据的。现在,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运输大通道打通了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隔阂,让铁路第一次有了承担国际贸易运输任务的重担,自此,中欧班列正式踏上了增强国际间贸易往来、稳定国际贸易秩序的快速发展之路。特别是最近一年多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很多国家的海洋港口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欧班列起到了保障全球产业链完整、拓宽陆路贸易运输通道的重要作用,其发展速度和货运增长量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受到国际贸易商和企业的重视。

一条路打通了,更加宽阔、平整了,就会让沟通变得更加方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欧班列会越跑越快,越跑越平稳,让“互利共赢、合作共享”的路越走越稳,越走越敞亮。(郭金海)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