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的数据,在中国,每月有2.2亿用户活跃于在线K歌类应用。这意味着,每五个网民中就有一位是在线K歌应用的活跃粉丝。考虑到在线K歌是个颇为垂直的应用场景,超过2亿的规模意味着它已经拥有了不俗的用户基础。
而在线上K歌领域,首屈一指的当属全民K歌。背靠腾讯使它本身就在社交功能的拓展上具有先天优势,再结合腾讯音乐在版权、技术等方面积累的实力,全民K歌自推出后便迅速成为了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在线K歌类App——《2018-2019中国新势能人群App接触行为报告》显示,在国内00后人群的网络K歌类App选择上,全民K歌以54.4%的首选率遥遥领先,领先第二名高达52.7个百分点。
最初,全民K歌更多体现的是功能属性,也就是为用户提供线上伴奏及K歌服务;但眼下,它的角色早已不再如此局限,K歌本身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交等其他功能的叠加让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将这里当成新的情绪树洞,在传统工具属性之上为它叠加了更多情感和社交属性。
从工具应用到同好社交:全民K歌为唱歌叠加社交属性
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何超在2017年偶然看了网综《中国有嘻哈》。这档当时的现象级选秀节目,让还在读大学的他燃起了对嘻哈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入坑。然而,空有一腔热血完全不够,摆在眼前的难题是嘻哈文化的圈层属性异常明显,没有任何说唱经历的他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进入圈层的可能性。
但在线K歌应用顺利解决了这个原本可能非常棘手的问题。通过使用全民K歌,何超很快发现了一大批同样对说唱感兴趣的同好。这些散落于全国各地的说唱爱好者,开始在虚拟的线上阵地集结起来。
全民K歌App中有一项名叫“歌房”的功能,类似于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的线上KTV。何超基于这项功能开设了说唱特色歌房并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规则,在他的号召之下越来越多的说唱爱好者大量涌入。他们不仅相互交流说唱技巧与心得,也不定期举办各种线上battle活动,圈子从建立之初就极具活力。
(何超通过全民K歌组织的线上说唱作品赛)
现在,何超已经成为了全民K歌嘻哈圈众所周知的KOL,从嘻哈小白到圈层领袖的蜕变耗时仅四年,线上K歌类应用在聚合兴趣人群上的显著优势成为催化剂。何超的经历不过是在线K歌类应用悄然变迁的缩影。
除了歌房之外,全民K歌中的心动对唱功能类似于陌生人社交,通过系统随机匹配其他用户共唱同一首歌,这种匹配带来的新奇感也能帮助年轻用户结识更多新朋友。最近全民K歌又推出了K歌王者的新玩法,它参考王者荣耀打造了排位机制,在两人演唱后通过得分决定玩家排位晋级或降级,K歌版的王者荣耀不仅通过游戏机制有效提升用户黏性,还有助于帮助用户发现同等级的宝藏好友。
持续进化的“线上KTV”:黑科技助力革新基础功能
发力同好社交之余,全民K歌也没有放弃在基础功能上的革新。除了常规的录唱功能,还提供了清唱、快唱、合唱等多种演绎方式,比如对于那些习惯弹唱的用户就可以采用清唱模式录歌,只会唱副歌的用户则可以使用快唱录制片段。在合唱模块中,全民K歌不仅会邀请明星发布合唱内容,还提供了各种趣味模板让用户使用,让唱歌变得更加有趣。
另外,对于部分热门歌曲,全民K歌还配置了包括爵士、摇滚、民谣等在内的各种AI曲风,这既能够满足不同风格爱好者的需求,还能够提升普通用户的新奇感;而在完成歌曲录制后,用户们还可以选择各种音效和“智能修音”对歌曲进行再加工。在多项功能的加持下,演唱基础不同的用户能够很容易地获得理想的录制效果。
事实上,在“音乐娱乐+同好社交”的模式下,两者各司其职:前者确保核心体验,改善用户留存;而后者则能够增强平台吸引力,提升用户黏性。
从功能到社交,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而全民K歌这样的应用正很好地承接着这一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