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如何融入中阿能源合作新时代

8月19日,在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阿能源高峰论坛在宁夏银川举办,对进一步促进宁夏能源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领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宁夏如何融入中阿能源合作新时代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8-19 21: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与此同时,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也在积极寻求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改变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使中阿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更加广泛、条件更加成熟,清洁能源发展面临新机遇,能源合作进入新时代。

8月19日,在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阿能源高峰论坛在宁夏银川举办,对进一步促进宁夏能源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领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宁夏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说道,宁夏将以本次中阿能源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一目标、两示范、三高地”,即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总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延链为重点、以创新为驱动,重点聚焦光伏、风电、水电、氢能等领域,加快开发、高效利用、创新发展,努力在新能源高比例开发上作出引领示范,在新能源高比例消纳上作出引领示范,打造新能源创新高地、新能源政策高地和新能源产业高地,最大限度释放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资源潜力,推进产业链条高端化,能源开发绿色化,制造业智能化,多产业融合化,走出一条以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主的宁夏能源转型发展之路。

宁夏规划到2025年,清洁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55%以上;发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30%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27.9%以上;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达到20亿方;煤炭消费基本达峰;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等光伏产业链更加完善,产能及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氢能、储能产业链;清洁能源及制造业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撑、新动力。

2012年宁夏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经过多年努力,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

宁夏率先以省为单位规划布局建设10个大型风电场和11个光伏园区,推进风电、太阳能光伏项目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开发,目前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384万千瓦、1240万千瓦,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5.2倍和23.4倍。风光电占电力装机比重达到44%,占全区发电量比重达到20%。

2020年宁夏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21.4%,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6%;依托两条直流外送通道推进风光火打捆外送,非水可再生能源外送电量由2016年的8.45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11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2%;电网新能源发电电力多次超用电负荷,成为我国首个风电、光伏发电出力超过地区全网用电的省级电网。

三是推进应用领域多元化,努力在创新应用上做出示范。宁夏建成中卫百万光伏沙漠电站、宝丰农光互补、贺兰通威渔光互补、闽宁镇光伏设施农业等“光伏+”生态、农业、旅游等综合发展。积极推进新能源智能微电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试点项目,探索新能源就地消纳新模式。

宁夏实施11.87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助力263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实施了固原市544所村卫生室冬季光伏供暖工程,开展了平罗、彭阳县非集中供热区域可再生供暖试点,金凤区光伏供暖试点,为可再生清洁供暖探索有效途径。全区农村阳光沐浴工程圆满收官,成为全国首个乡村农户太阳能热水器全覆盖省(区)。

宁夏创新开展全国首个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加强电网规划与新能源规划有效衔接,引入新能源超短期预测、输电断面稳控、风光火有功协调等先进电网技术,深挖“发、输、变”潜力。建立新能源优先调度机制,鼓励新能源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区内及跨区交易、置换、辅助调峰交易、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自备电厂替代等机制创新。

宁夏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制造水平提升,形成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单晶电池和组件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截至目前,我区单晶硅棒产能达到41GW(约占世界单晶硅棒产能1/6,占全国产能的25%),单晶硅片产能26GW,电池片产能10GW,组件产能1.5GW,风电整机组装能力135万千瓦,塔筒、叶片、减速器等配套能源较强。(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