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导师帮带”为乡村振兴“赋能”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导师帮带”为乡村振兴“赋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09 21: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李书记,对今后园区怎么管理、怎么发展,我经验不足,希望你能给我指导指导?”

“我建议在园区管理方面,不仅要介入管理,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种植的习惯,同时还要引进优质的企业资源……”

这是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杨亮和良田镇植物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之间的一段对话。

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的玉米种植基地,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杨亮就如何更好地发展村上产业,向良田镇植物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取经”。杨亮以前是一名党务工作者,今年村“两委”换届,他当选了金星村党支部书记。从党务工作者到村支部书记,从面对“单项业务”到“着眼全局”,对于“角色转换”的杨亮来说,唯有学习,才能不断破除村里发展的“瓶颈”。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杨亮说,通过跟李君书记的沟通交流,他感觉思路更开阔了一些,对村上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想法。

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以沾泥带土的实地交流方式“传经送宝”的不只是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园区建设等,还有如何与老百姓更好地打成一片。良田镇副镇长潘多晨,作为园子村包村领导,在良田镇园子村村民金先六家中通过实地入户、交谈交流等方式,向驻村工作队队员传授如何更好地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内心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的解决群众疑难愁盼的问题。园子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莫嘉纬发现经过几个月一对一的帮带,他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要深入群众身边,切实地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相对应地为他们提供帮扶政策,去对接相关部门,去落实这些政策,去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在金凤区丰登镇、良田镇,像潘多晨、莫嘉纬、张晓华、戴峰云这样“老带新”、“传帮带”的“师徒”还有很多,通过“导师帮带制”,为年轻干部“墩苗”、“培土”,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为乡村振兴事业强基赋能。

“我们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三星级以上的党支部书记与今年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以及年轻干部进行结对,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座谈交流、走访调研、以及村与村互评互学这样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帮扶,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为我们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金凤区良田镇党委副书记金文静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金凤区将“导师帮带制”作为传承党的历史经验、传授基层工作方法、传递为民服务情怀的有效载体,充分运用“多帮一”形式,在辖区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的县处级领导、德高望重的乡镇、站所中心的专业技术能手、乡村振兴的优秀带头人等共计118人作为帮带导师,与63名帮带对象进行帮带结对,全面开启“结对传帮带,共走致富路”的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在帮带对象上,重点确定了新考录的镇(街道)年轻干部、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书记、新任职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等63名“六类帮带对象”;在帮带机制上,建立了“五联”、交流锻炼、培训学习、跟踪培养、6个1一共“五个帮带机制”;在帮带内容上,分类做好组织建设、思想建设、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四项帮带内容”。金凤区探索实行“七六五四”导师帮带模式,不断提升年轻乡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带来生机、注入活力。(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