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日,《求是》杂志第15期刊发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的署名文章《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全面总结了我国高铁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解读了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系统阐释了我国高铁发展的成功经验。
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我国高铁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岭、通达四面八方,“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形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型,高铁已覆盖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3500公里,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世界惊叹。就我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来说,近几年不断取得新成效,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沿海内地边疆牢牢的连接在了一起,2017年以来宝兰高铁、西成高铁、兰渝铁路、石济高铁、杭黄高铁等一大批干线先后开通,全国铁路网将越织越密,中国高铁这一张靓丽的名片已然成为中国特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前端的证明。
中国高铁“质”的飞跃,正在砥砺前行。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来,中国铁路一直在着力打造智能化铁路,在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不断研发高科技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深度融合,提高铁路信息化应用水平。比如在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刷脸进站”“智能机器人询问机”“天眼系统”,“大数据客流分析系统”等,让旅客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铁路部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从过去基本的要求走得了,到现在满足人们走得快、走得好的需求。看似运输需求上的转变,实际是对铁路运输供给和企业发展质量的更高要求。
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更加闪亮。近几年来,中国铁路经历了建设史上进步最快、最好的时期。逐步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积极推进境外铁路项目合作,成功研制“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全世界树起了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复线率由53.5%增长到59.5%,电气化率由61.8%增长到72.8%,“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中国铁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开创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期提出了新任务,新形势需要新动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展望未来奋斗图景,中国高铁必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踏上新征程,完成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伟大实践,谱写崭新篇章。
(苏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