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URE亮相UDE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智能健身引领未来生活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8-02 16:32
2021-08-02 16: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30日至8月1日,UDE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举行。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即“FITURE”)受邀携旗下产品FITURE魔镜参展,并凭借“硬件+内容+服务+AI”的模式荣获UDE2021未来生活领袖峰会暨中国数字盛典产品创新奖大奖,为交互式内容智能健身服务解决方案再添背书。

  智能健身崛起,FITURE领跑新兴赛道

随着家庭健身场景在后疫情时代被全面激活,智能健身在2021年成为了最为火热的赛道之一。在全球范围内Mirror、Tonal、Tempo等新锐势力快速崛起,而早已是上市企业身份的Peloton更是实现了股价的三级跳,一跃成为市值数百亿美元的运动健身巨头。与此同时,伴随中国健身市场的不断发展,也诞生了如FITURE这样的企业,并吸引了咕咚、乐刻、亿健等多个运动健身企业,乃至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的入局。

在同期举行的UDE2021未来生活领袖峰会现场,FITURE品牌市场总监凌婧介绍了FITURE是如何通过“硬件+内容+服务+AI”模式打造出智能健身产品FITURE魔镜,并对外分享了FITURE如何通过交互式内容以及倡导享受快乐的理念来赋能用户居家健身。据了解,FITURE成立于2019年3月,凭借独创的“硬件+内容+服务+AI”模式,在两年的时间内累计融资近4亿美元,是全球运动健身领域最快成为初创公司。目前,FITURE拥有一支规模超过900人的团队,分布于成都、上海、北京、深圳多地协同办公,其中技术研发及内容制作人员占比60%。

自FITURE成立以来,居家健身场景就一直都是品牌的重点发力方向,并先后在2020年10月底和2021年6月发布了FITURE魔镜尊享版、FITURE魔镜旗舰版两款智能健身产品。FITURE魔镜尊享版作为旗下高端产品,以极致的硬件规格和工艺获得了本次大会的产品创新大奖,而FITURE魔镜旗舰版则凭借突出的性价比是目前最为畅销的智能健身镜产品。本次展会中,两款魔镜产品凭借创新科技带来的交互式内容健身体验在一众参展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尝试。

全民普及任重道远,产品体验是决胜关键

尽管FITURE以领军者的姿态在中国市场掀起了智能健身的热潮,但这个全新品类的产品离被广大消费者全面接受依然任重道远。对此,部分媒体甚至对此发起了“智商税”的疑问。然而,从欧美智能健身市场的现状来看,这种通过以屏幕显示内容交互为核心体验的产品目前已经稳定地获取了一批核心受众,不仅催生了如Peloton、Mirror这样的明星公司,还吸引了包括红杉、DST、软银、L Catterton 在内众多顶级资本,乃至泰森、莎拉波娃、小威、詹姆斯、库里、诺伊尔等体育明星的入局。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外舆论对于智能健身产品的不同观点中,体验成为了最被热议的关键词。

对此,有业内专家评论称,尽管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并未如部分厂商所说一般具备颠覆性革新,但像FITURE智能健身镜这样的产品,目前能够满足大量人群的中、轻量级健身需求。尽管智能健身镜所提供的服务离对标真人私教还存在相当距离,应用场景的拓展其实才是这类产品最核心的价值。尤其是考虑到居家健身的便利性,这类产品实际上拥有比健身房7000万用户更为庞大的受众人群,而获得大众认可的关键还是在于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FITURE决定携旗下产品亮相UDE2021大会的原因,将卓越的体验带到到广大公众面前,直观呈现交互式内容智能健身。据接受,为了通过高品质课程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FITURE打造了一个影视制作规格的“健身梦工场”,通过囊括教练、拍摄及后期、音乐、开发和AI的数字化“交互内容创作管理系统”,FITURE的内容团队可实现全年5000节健身课程内容更新的产能,覆盖力量、塑形、瑜伽、普拉提、有氧舞、体态纠正等13大类课程,能满足全年龄段家庭用户的需求。目前,FITURE完成上线的自制课程数量已超过1200节,每月还有100余场直播课程的安排,已经与KEEP等健身平台的自制课程数量接近,远超同类其他产品。

自今年618年中大促引爆市场热情后,智能健身镜产品的销量于近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几款头部产品的电商销量已有赶上椭圆机和划船机的势头。尽管整个市场体量相比已经较为成熟的家庭健身器械品类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考虑到家庭健身场景的大势所趋以及其商业模式所具备的潜质,这条“千亿赛道”的未来依旧可期。对于FITURE而言,本次斩获产品创新奖也成为品牌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将继续通过“硬件+内容+服务+AI”为用户创造极致体验,助推智能健身的普及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