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长天起大云 回首峰峦入莽苍——感受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伟力

来源:央广网
2021-07-28 07: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 杨建智 李歆

群山苍茫,云海成浪。雄伟的井冈山以千峰竞翠、万壑争流的姿态,屹立在江西、湖南两省的交界处。

94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燃起革命的火把,向着二十世纪的黑暗夜空寻求光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曾闪烁在井冈山山道上的星点火光,终于蔓延、汇聚成为冲决旧世界桎梏的澎湃洪流。一个全新的中国,如井冈红日一般,喷薄而出,奔涌在世界的东方。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94年来,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凝就的井冈山精神,正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两年零4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是一部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浴血史诗。

15744位烈士的英名,镌刻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吊唁大厅的石碑上。他们为了胜利而奋斗,却没有等到胜利的时刻。他们在黑暗中高举火炬,却永远化作了这片土地上呼唤日出的晨星。

巨大的牺牲,成为这片土地对于信念的诠释。

在大井村,一段唯一保存下来的残墙,述说着当年根据地失守后“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的惨烈。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尊张开双臂扑向敌人枪口的雕像,记录着红军班长马义夫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茅坪镇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墙上当年43名出席代表的名单中,活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只有7位。

…………

于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对革命成功的信念,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这是当年共产党人在赤旗招展的井冈山上,对那个“万家墨面”的黑暗时代作出的坚定回答。

今天的井冈山,关于信念的故事正在延伸。

2021年上半年,19万余名学员来到井冈山接受红色传统教育。他们走红军走过的小路,唱红军唱过的歌谣,在烈士墓前默哀致敬,聆听红军后代的深情讲述,尽力还原90多年前革命者的内心世界。

当人们伫立在井冈山的红色旧址前,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脱帽鞠躬,与严肃的沉默致敬。对红色历史的怀念与传承,正在这片土地上升华。

(二)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1965年,重新回到井冈山的毛泽东,思绪万千,提笔写下这样的词句。

革命是人间的风雷。正是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创建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井冈山的斗争,恰是一篇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伟大文章。

在这里,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波浪式的推进”扩大根据地政策,反对冒进主义,率领边界军民因地制宜开展斗争。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农村的分田运动,实施了《井冈山土地法》,向着压迫农民的封建土地制度作最坚决的斗争,创造出一个“劳苦大众乐盈盈”的全新天地。

90年之后,井冈山人民发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光荣传统,在全国实现率先脱贫退出,成为全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起点。

一张张帮扶信息卡、一个个扶贫车间、一项项扶贫产业,记录着革命圣地“旧貌换新颜”的点滴改变。

围绕“扶持谁”,井冈山创新红黄蓝“三卡识别”办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围绕“怎么扶”,井冈山创新“五个起来”模式,做到帮扶上轨道。围绕“可持续”,井冈山创新“四个全覆盖”机制,确保巩固脱贫成果。井冈山的脱贫实践,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昔日贫困山乡,今朝富裕家园。蝶变中的井冈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再出发的最好见证者。

(三)

井冈山的斗争,更是一曲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壮丽凯歌。

革命战争年代,整个井冈山老区,18万余人追随共产党人参加红军。在群众的支持下,红军先后打破敌军的四次“进剿”、两次“会剿”,创造出许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君不见,“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背后,多少当地百姓帮助削竹钉、挖壕沟,与红军战士一道坚守山头。

君不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记忆里,多少红军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故事,口口相传。

时光飞逝,深情不移。今天的井冈山,共产党人依然保持着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的优良传统,一步步取得新的胜利。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井冈山3000余名党员干部投身脱贫巩固工作,实现领导挂点、干部包户、第一书记驻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指导的帮扶力量“五个覆盖”。

2020年,井冈山免费为群众提供茶苗200余万株、果苗26万余株,持续壮大“231”富民产业。全市民生投入占财政投入比重达83.3%,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至12574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8万元。

2021年,井冈山又提出了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的新目标。

…………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从井冈山走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不渝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率领14亿人民携手迈入新时代,继续书写着新的辉煌。

千载长天起大云,回首峰峦入莽苍。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光荣时刻回望井冈之巅,从这座壮美山峦启航的井冈山精神,早已超越时空的阻隔,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一道,凝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成了历史的不朽篇章!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