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河流水位超警,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是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地球不是一颗静止的蓝色星石,台风、山洪、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并非凌驾自然之上的主宰者,应深怀敬畏,行有所止,在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面前,应遵循自然法则积极应对。
人定胜天,全民筑起“心”的长城,与风雨相抗。解放军与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应急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部门先行者的担当,联劳协作,分多条主线防汛救灾。对道岔、信号设备等关键部位实时监控,确保设备运行无误,提高预警预报水平,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加大运输组织与疏导力度,及时处理线路、车站因自然灾害产生的突发情况,最大程度保证运输的有条不紊。与此同时,限速运行、停运特殊线路、中途站待避,时刻以旅客安全为先,筑起安心出行之路。
以无畏的气魄改造自然。《愚公移山》一文中的灵魂一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从茫茫大海深处到九霄之外,从高寒积雪之地到沙漠戈壁,人类一直积蓄着无穷的力量,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区际之间高效通达,各类交通工具实现有效衔接,“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绘制了另外一番和谐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荣辱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一家亲,是促进人与自然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维度。最初的西方自然保护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精英阶层对自然和荒野的浪漫幻想。人与自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合,两者互相成就彼此,顺“自然”之势而为,巩固二者良性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青藏铁路演绎了原始的自然生机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融合,该铁路大部分地段处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绿色通道”,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可见火车桥上路过,动物桥下穿行的和谐画面。我国已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在来势汹汹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有信心,地球终将恢复昔日平静,驻足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享受“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恬静,人与自然之间的契约亘古永恒。
(朱杙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