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教练:学生运动员经历有助于练就赢得首金的“大心脏”

东京奥运会首金得主杨倩因为在决赛最后一枪沉稳逆转的表现,被无数网友冠以“大心脏”射手的美誉。那么这位来自清华射击队的学生运动员,是如何练就这样稳定心态的呢?

杨倩教练:学生运动员经历有助于练就赢得首金的“大心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25 13: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25日电(记者 孙晓晨)东京奥运会首金得主杨倩因为在决赛最后一枪沉稳逆转的表现,被无数网友冠以“大心脏”射手的美誉。那么这位来自清华射击队的学生运动员,是如何练就这样稳定心态的呢?

“杨倩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进了决赛,基本上我们就比较放心了。她就是能够稳定的发挥,特别是到了最后关键发要(命中)的时候,她都能够要的住,这是她最大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清华射击队教练高静在赛后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介绍。

作为学生运动员,杨倩需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做到学业和训练兼顾。高教练认为,这种时间管理方面的锻炼和面对学业压力时克服困难的韧劲,一定程度上练就了杨倩的“大心脏”。

“其实杨倩她内心也是在起伏的,我看她举枪了也是不断的去深呼吸去做调整,实际上也是非常的紧张,”曾经作为专业射击运动员的高教练表示很能体会弟子面对首金决胜一枪的压力。

高静教练在1999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师从著名射击运动员张秋萍门下受训。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高静以497.2环的成绩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铜牌,为中国代表团打破僵局夺得首枚奖牌。

“我觉得杨倩内心的强大和平静是跟平时的学习分不开的,”高教练说。“让自己的内心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挺得住,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豁达一些,而不是说到关键的时候就斤斤计较,到关键的时候就谨小慎微,一定是到关键的时候,通过她不断的学习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磨练,让自己的内心境界会更加的提高。这对于射击这个项目到了高水平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出生于浙江鄞州的杨倩,从11岁开始在宁波体校师从启蒙教练虞利华练习射击。2016年初,杨倩通过了清华大学的体育冬测和后备人才选拔后,进入清华附中的马约翰班,并开始跟随清华大学射击队进行训练。

从那时候开始,高静教练就对杨倩身上“稳定”的特质印象深刻。

“当时第一感觉小姑娘白白净净的、挺安静的这么一个小丫头,”高教练回忆说。

“当时选拔(2015年底)实弹我们打两场,在两场的比赛的过程中,她比较稳,不是说特别的突出,但是每一组她都是很稳定的发挥,没有太大的这种起伏,而且场上她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强,就因为这些特点就把她招进来了。”

进入清华附中边学习边在清华射击队跟随高教练训练两年后,杨倩在2018年参加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导下的全国射击统一测试,在女子气步枪项目中,她10发子弹打出96分(环),在全部一百余名参加统测的学生中排名第一。

在随后的高考中,杨倩也通过自身努力,分数达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特长生降分录取政策要求的分数线,从而进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经体班(工商管理专业体育特长生班)开始了学制为五年的本科学习和专业训练。

虽然经体班的运动员在入学录取时高考分数有一定比例的降低,但高教练强调,入学以后清华大学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在校学习达标要求不会降低。

“大部分的课程他们的上课安排和学业水平要求都跟其他普通学生是一样的,少部分专业课会给他们单独安排时间,一般都是在上午、晚上上课,下午训练,毕业要求该修满的学分一分也不能少。”

清华大学射击队始建于1956年,后因历史原因中断。1999年10月,在时任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校体委主任陈希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冯建中的支持筹划下,清华大学射击队得以正式复建。

二十年来,在体教结合这块试验田上,清华射击队成果颇丰。截止2019年底在省市级以上比赛中夺得奖牌708枚,其中金牌343枚,银牌222枚,铜牌143枚;5人参加奥运会,易思玲摘得2012伦敦奥运会金牌和2016里约奥运会铜牌;22人达国家级运动健将,12人达国际级运动健将,50人次破世界或赛事纪录,为国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世界大舞台上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采。

高教练也直言,杨倩的这快金牌,对于清华射击队继续在体教结合这条路上积极探索,意义重大。高教练也希望通过杨倩的成功,更多家长和教育主管机构能够对体教融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我觉得她的经历是体教融合的一个范例。教育跟体育是密不可分的,只要只有通过不断的这种学习,才能让运动员的内心更加的充实丰满,可以让运动员的心胸更加的豁达。所以我就觉得杨倩正好体现了体教融合的这么一个发展趋势。在今后我想这种体教融合的趋势,应该在各个高校里头,或者说是在中小学里面,都去多发展多尝试,培养出更多的这种全面的复合型的体育人才。”

(编辑:富文佳 邵冰琦)

(孙晓晨)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