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涝之后,如何做好卫生防疫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7-23 08: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南雨灾后需防大疫。”7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张伯礼指出,暴雨带来的灾害会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灾后防疫工作应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从传播途径上讲,水灾后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张伯礼说,暴雨让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蚊蝇、细菌的滋生更加有利,应该得到公众充分重视。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专家指出,洪涝灾害可导致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农作物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等,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农药、兽药、鼠药、化工废物、重金属等)污染,食用这些食物后将影响人体健康。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由卫生防疫、心理健康、社区卫生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河南,加强心理抚慰和疏导,做好灾后卫生防疫,还安排河南周边6省份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做好应急准备,支援河南开展卫生应急救援和规范处置工作。

7月21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示,洪涝灾害期间,应该做到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等。对于临时应急的供水水源,推荐优先选择泉水、深井水、浅井水,其次才考虑河水、湖水、塘水等。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专家表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切记不喝生水、浑水。不得不直接从自然水体取水饮用时,建议用明矾和漂白粉等净水剂澄清、消毒,而后至少煮沸5分钟后,才能饮用。

洪水期间,很多时候需要集中避难、集中安置,此时卫生条件有限、人员高度集中,要防范聚集性传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结束,加之洪涝灾害后也有可能发生疫病,要尽可能保证一定社交距离,就餐尽可能分餐,个人物品不要混用,尽可能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等。(记者 张亚雄 本报通讯员 杨雨晨)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