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与江西赣州首个污染农田生物修复项目签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

西农与江西赣州首个污染农田生物修复项目签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22 1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22日电(记者 赵伊梦)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为了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与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的“污染农田生物联合修复研究与试验” 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标志着校地携手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赣州市崇义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郭瑾珑,西农林学院负责人以及我校挂职干部、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候华伟,林学院副研究员张一,赣州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站长郭亮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也是长征精神的发源地、苏区精神的重要形成地。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区之一。

在我国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份的有色金属矿分布区,耕地面临着重金属污染的严峻挑战。“污染农田生物联合修复研究与试验” 项目致力于技术体系的研发,探索适合有色金属矿区农田生物修复的技术模式,旨在减少受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与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较,污染农田的生物修复具有投入成本低、适应范围广、可持续性强、环境友好的显著优点,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科学发展趋势。

据了解,近二十年我国耕地减少约1.3亿亩,其中既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环境污染的原因。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20%左右,耕地污染面积约2000 万公顷,平均每年亏损的农作物约 1200 万吨左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 200 亿元以上。

本次“污染农田生物联合修复研究与试验” 项目的签约及实施,将助力打赢我国有色金属矿区生态修复和防治攻坚战,为我国有色金属矿区的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富文佳 许聃)

 

(赵伊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