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田变肥田 低产变高产 “奇迹”的背后是什么?

(记者 靖强)7月21日,“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松原市乾安县大遐畜牧场,这里也是吉林省体量最大的农垦企业。不仅如此,大遐畜牧场还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耕种模式,现在,这里包含了黑果花楸1050亩、中草药1500亩、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18000亩。

薄田变肥田 低产变高产 “奇迹”的背后是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2021-07-22 09: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松原7月22日电 (记者 靖强)7月21日,“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松原市乾安县大遐畜牧场,这里也是吉林省体量最大的农垦企业。

2019年,这里利用土地国有便于集约的体制优势,在遐字分场通过返租土地、职工以土地入股方式,共计集约土地20550亩,遐字分场304户职工全部入司,并一次性签订10年期合同。

有了“规模化”,还要“科技化”来支撑。

资料图。

多年以来,大遐畜牧场投入资金硬化地面6000平,建设库房2000平。购进一批世界顶级大型先进的现代化农机具,且每台设备都安装了GPS导航仪,应用远程操作系统,实现了无人驾驶,为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现代化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土地的特殊性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进驻到牧场内,多年以来,运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翻埋还田、浅埋滴灌等农业高产高效技术,使耕地薄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

资料图。

“这里的土壤属于盐碱地,传统的耕作方式很难达到效果,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是根据这里的特定环境,运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进行耕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院刘慧涛介绍说,从2019年开始,这里的耕种面积从1.5万亩发展到7万亩,产量从400余公斤发展到了800公斤。

不仅如此,大遐畜牧场还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耕种模式,现在,这里包含了黑果花楸1050亩、中草药1500亩、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18000亩。

“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基地在2020年已产生丰厚收益,在局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喜获丰收,亩产最高达到1000公斤,创本地玉米单产新高,平均产量比周边农民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0%以上。参股职工除获得每亩400元保底收益外,多分红利70多元,每公顷土地实收7000元以上。一对夫妻年收入接近20万元。”乾安县大遐畜牧场党委书记刘子良介绍说。

薄田变肥田,低产变高产,农工们的腰包更鼓了!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了眼前,而这样的“奇迹”,还在这片广袤的吉林大地上继续上演,过去,到将来!

(靖强)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