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一个革命老区依靠深度融入发达地区振兴发展的样本

赣州市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区,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

江西赣州:一个革命老区依靠深度融入发达地区振兴发展的样本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20 10: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赣州市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区,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其经济总量2020年达到3645亿元,仅次与省会南昌,位居江西第二,经济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赣州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其长期坚持融入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的政策。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江西省政府随后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赣州紧抓历史机遇,主动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赣州青峰药谷引进了国内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王旭泉摄

赣州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前沿。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联系优势等。在区位上,赣州是江西南大门、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香港、广州、深圳等地均相距450公里左右,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在政策上,国家层面2012年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21年又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给予赣南等苏区在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在省级层面,省政府和省各职能部门也相应出台了许多文件,对赣州市振兴发展进行大力支持。在资源上,赣州面积大,开发密度低,可供工业用地面积充足,能够满足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供地需求。同时,赣州是大湾区周边人口最多的设区市,近千万人口可充分满足大湾区转移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联系上,赣州与大湾区城市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文缘相融,在工作、生活、商贸等方面往来密切,赣州常年有200万人在大湾区城市就业创业。以上这些都为赣州深度融入大湾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对接大湾区,承接先进制造产业转移,成为赣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王旭泉摄

主攻工业,深度融入大湾区,承接其产业转移是赣州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秘诀。赣州市在2015年、2019年先后提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的战略目标,以融入大湾区为主要手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首位产业狠抓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工业发展面貌随之焕然一新。“两城两谷两带”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两城两谷两带”即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是一座占地35.2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引进整车及零部件配套项目80余个,凯马汽车、国机智骏、中电汽车三家整车企业相继实现下线投产,未来将精准承接深圳新能源汽车、广州汽车制造、惠州汽车的部分产业环节,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以南康家具为核心的现代家居城行业集群产值突破1800亿元,是国内三大家具基地之一,未来可精准承接大湾区优质家具企业的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向个性化、智能化升级。中国稀金谷致力于打造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9年赣州全市稀土产业集群产值近千亿元,未来可积极融入以珠海、佛山为龙头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做大做强南方稀土集团。青峰药谷已聚集了80家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未来可精准承接深圳、广州等城市生物制药产业延伸。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由承接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目前已形成由龙南、信丰、南康区、章贡区和赣州经开区等五个核心区域组成的,产值规模近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是于都县近年来打造的首位产业,目前累计引进纺织服装项目超过200个,产值规模也近千亿元。

赣州南康家具已成为国内三大家具基地之一。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王旭泉摄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赣州在“十四五”期间对接融入大湾区,将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态势,赣州未来发展大可期待。一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赣州将与大湾区加速交通、口岸的互联互通。赣深高铁预期2021年底建成通车。赣州港已与广州港、盐田港、大铲湾港等大湾区港口实现“同港同价同效率”。深赣欧班列已进入日常化的运作。另一方面,与大湾区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赣州围绕新能源汽车、现代家居、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生物医药、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大湾区的优质产业转移。同时赣州的优质农产品也源源不断向大湾区输送,旅游文化产业也吸引大量湾区游客。因而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借助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以交通对接为先导、以产业承接为重点、以人才引进为保障,赣州未来一定能实现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目标。

(作者:肖晓军,博士,赣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肖晓军)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